第254章 提议大明皇家钱庄(1/2)
“秋啊,你有什么好主意?”
对于高阳秋,朱元璋现在已经保持高度信任,基本有什么难题,他都会问一问高阳秋的意见。
现在不仅是老朱,就是朱标,也是目光炯炯的看着高阳秋。
在朱标这里,虽然高阳秋只比他大一岁,但是他觉得高阳秋有很多创造性的建议。再加上高阳秋为人会来事,还是自家连桥,所以朱标对高阳秋的信任比之朱元璋还要更上一层楼。
见两人的目光都怼了过来,高阳秋仔细想了想。
目前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制止钱庄放贷的问题。
在洪武年间,民间借贷虽然是有的,但是不被官方允许,一般就算是存在借贷,一般也是当地庄户管大户或者地主借贷,基本不存在钱庄放贷。
这时候的钱庄存钱不仅不给利息,还会收保管费,就更别说官商勾结往外放贷了。
“叔,您想过没有,现在可能还存在一些律法上的漏洞。而且啊叔,我觉得大明现在的方法不对,反倒是我们现代的银行做法有一定的理由。如果要我说,您这边应该同意钱庄进行商业行为,制定一套完善的钱庄律法,明确规定钱庄的借贷利率上限,禁止钱庄进行高利贷剥削。同时,朝廷的话还应该对钱庄的资本、运营等方面进行详细规范,比如规定钱庄必须有一定的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防止像是钱庄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各种悲剧。”
高阳秋此话一出,朱元璋摸了摸下巴,点了点头,说道:“你们现代的银行我倒是也去过两次,可惜当时没注意那个规则。至于你说的完善律法也对,毕竟有了正儿八经的律法,那些钱庄就不敢胡作非为了。但这律法该如何制定,你可有想法?”
高阳秋接着说:“叔,我这边倒是可以把现代的那些条规搞来,之后您可召集户部、刑部等相关部门的官员,让他们一起商讨律法的具体条款。而且也可以借鉴一些前人的经验,比如前朝是否有相关的金融法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可以听听民间的意见,毕竟百姓是借贷的主体,他们最清楚其中的利弊。”
朱标在一旁也补充道:“父皇,秋哥说得有理。还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钱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钱庄的日常运营,确保它们遵守律法。有了监管,那些不法钱庄就不敢轻易违规了。”
朱元璋眼睛一亮,说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这监管机构就由标儿你来牵头组建,务必把它办好。”
高阳秋又道:“叔,除了律法和监管,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要引导百姓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可以在各地张贴告示,宣传合理借贷的知识,让百姓明白借贷的风险和责任。同时,也可以鼓励一些正规的金融机构,如官办钱庄,为百姓提供低息、安全的借贷服务,这样就能减少百姓对那些不法钱庄的依赖。”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阳秋,你想得真是周全。那咱就让皇家日报在报纸上刊登相关知识,官办钱庄的事情,也可以交给户部去办。”
朱标问道:“父皇,那济宁府的事情该如何善后呢?那些被钱庄逼得家破人亡的百姓,总得给他们一个交代。”
朱元璋严肃地说:“济宁府的知府、同知等相关官员,一个都不能放过,全部斩首示众。对于那些受害的百姓,朝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让他们能够重新生活。同时,要对济宁府的全部钱庄进行彻底整顿,关闭那些不法钱庄,还百姓一个清净的环境。”
高阳秋和朱标齐声说道:“陛下英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