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吐蕃问题(1/2)
对于大明如何能彻底占领西域这个问题,朱元璋最近很是头疼。
如果是正常的历史走向,朱元璋这次打吐蕃,只会给他们一个教训,而不会把他们全境都打下来。
可自从有了高阳秋,老朱的野望就大了,甚至大到他的目标已经放在了全世界。
因此,这一次,老朱给征西军下的死命令是要攻占吐蕃全境。
可吐蕃打是打下来了,现在管理是个问题。
吐蕃太大了,按照现在目前大明还没有收回云南和北元来算,光是一个吐蕃的地盘,就占到了目前大明的一半了。
所以,现在摆在老朱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吐蕃太大了,没法移民。
根据户部报上来的数据,大明目前人口有三千八百多万人,就这么点人口,大明根本匀不出多少人迁徙到吐蕃。
可如果吐蕃全部让本土人去管着,朱元璋是不放心的。
把这些顾虑放到台面上一讲,高阳秋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他抬起头,说道:“叔,吐蕃之地情况特殊,要想彻底占领并稳固统治,需多管齐下。其一,可在当地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派遣熟悉当地情况且能力出众的官员前往治理。这些官员要了解吐蕃的风俗文化,以温和、公正的方式处理当地事务,赢得吐蕃民众的信任。”
朱元璋轻轻点头,抚摸着胡须,说道:“这官员的选派确实至关重要,定要选那些忠诚可靠、有能力的人。但仅靠官员治理,恐怕还不够。”
高阳秋接着说:“叔所言极是。其二,我认为可加强经济交流。大明可以在吐蕃与内地之间开辟更多的贸易通道,鼓励双方的商人进行贸易往来。内地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可运往吐蕃,而吐蕃的特产也能进入内地市场。这样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能增进两地民众的交流与了解。同时,还可以在当地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吐蕃民众感受到大明统治带来的好处。”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这经济交流是个好办法,能让两地百姓都受益。但那边的百姓一直接受的都是宗教管理,咱不愿意。”
高阳秋继续说道:“叔,我们可以在吐蕃地区设立学堂,教授儒家文化和汉语。如果官员不想去,我们可以直接抽签或者是让那些犯官去,实在不行,就直接提出一个激励法。如果官员愿意去吐蕃,支援三年后回来可以提一级。
而且,我们这样直接让吐蕃的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了解大明的文化和价值观。
就像是叔您说的吐蕃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我们也需要尊重,不能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再说了,吐蕃的宗教以打压平民为主,我们可以适当邀请吐蕃的宗教领袖到内地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这样做,说白了,就是给吐蕃宗教的面子。
当然了,不能让他们在大明修建寺庙,以及开展宗教活动,但我们可以扶持他们的寺庙,让他们去西方传教,给国外势力洗脑......”
听了高阳秋这么说,朱元璋靠在龙椅上,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