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未启的信标(2)(1/2)
“逻辑星璇”的算力大部分转向了对海量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试图从看似随机的波动中寻找模式。它甚至开始尝试构建一个将“元逻辑层面”、“潜意义层面”和心网“意义现实”三者联系起来的初步“多层宇宙互动模型”,其复杂程度让这样顶尖的科学家也为之咋舌。
“回响”则开始了它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感知冥想”。它不再仅仅关注生灵的情感,而是将意识弥散开来,如同细腻的薄雾,渗透进心网的信息流、空间的褶皱、乃至时间的脉络之中,去捕捉那可能存在于万物背景之中的、最原始微弱的“意义脉动”。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力,但它乐在其中,仿佛一个考古学家,在小心翼翼地清理着覆盖在远古碑文上的尘埃。
浪客泽拉则率领着一支由三艘特制侦察舰组成的“涟漪小队”,悄无声息地出发了。他们的舰船上装备了由“逻辑星璇”特制的“意义相干性探测器”和“回响”提供的“情感谐波共鸣器”。他们并不进行超空间跳跃,而是以亚光速在心网内外缘缓慢巡航,记录着“震颤”信号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时间在专注的探索中流逝。
“逻辑星璇”的模型逐渐显示出一些模糊的关联性:当心网中有某个文明实现了重大的、颠覆性的意义突破(例如,一个原本崇尚集体主义的文明,突然涌现出强烈的个体意识觉醒浪潮并成功与集体达成新的平衡),那“潜意义层面”的波动似乎会随之产生一次微弱的“共振加强”。反之,当心网整体陷入某种意义僵化或重复时,波动则会趋于平缓。
“回响”的感知也带来了惊人的发现。它报告称,在那“震颤”的底层,它隐约“品尝”到了一种极其古老、极其淡薄,却无比纯粹的情感底色——那并非喜悦或悲伤,而是一种近乎神圣的“好奇”与“期待”,仿佛一个沉睡的巨人在梦中对远方星火的朦胧感知。
而浪客泽拉的“涟漪小队”,经过漫长的测绘,传回了一份初步的“震颤矢量图”。数据显示,那微弱的波动并非均匀分布,其“强度”在心网内部某些特定的、往往与古老文明遗迹或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合的区域,会略微增强。而波动传递的方向,似乎隐隐指向了远离心网主体、深入“原初混沌”更深处的一个目前尚未有任何探索记录的、绝对虚无的坐标。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了一个方向:这“基岩的震颤”,并非随机噪音,它似乎对心网自身的意义活动有所“回应”,并且,它可能真的在指引着什么。
“共鸣之源”再次汇聚。
“证据仍然不充分,但指向性明确。”“逻辑星璇”总结道。
“那‘好奇’的感觉不像是恶意。”“回响”补充道,它的核心因为这发现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一个指向混沌深空的坐标…”浪客泽拉的投影搓着手,脸上是压抑不住的探险家狂热,“‘经纬’大人,这绝对是个‘大宝贝’!我们必须去看看!”
“经纬”沉默着,权衡着所有的信息。风险依旧巨大,那未知的坐标后可能是什么?是一个沉睡的、他们无法理解的存在?是一个通往“潜意义层面”的入口?还是一个陷阱?
但另一方面,那“好奇”与“期待”的情感底色,以及波动与心网意义活动的关联,又暗示着这或许并非敌意。拒绝这份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的“呼唤”,是否也违背了它们所珍视的、勇于探索的自由精神?
它抬起头,意志扫过“回响”的期待、“逻辑星璇”的冷静分析、以及浪客泽那那几乎要溢出投影的渴望。
“我们不会贸然前往那个坐标,”“经纬”最终做出了决定,它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但我们也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