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我是个厨师。(1/2)
王大海和吴建国愁眉苦脸,反复念叨着“进口糖浆价格高”、“国家外汇紧张”、“等上面分配”。
何雨柱慢悠悠地喝了口茶,突然开口:
“王厂长,你们是不是觉得,糖,只能从甘蔗和甜菜里长出来?”
两人一愣,这不就是天经地义的吗?
何雨柱放下茶杯:“这就是问题所在。你们的思维,被‘糖’这个字给框住了。你们想的是怎么找糖,而我想的是,怎么造甜。”
他看着两人茫然的表情,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甜,是一种味觉。既然是味觉,它就是一种可以被模拟、被合成、被创造出来的化学信号。
甘蔗和甜菜,只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参考答案,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写一个标准答案?”
何雨柱伸出三根手指,像是在闲聊家常。
“先说两个不值一提的小思路,给你们开开窍。”
方案一:“北边那些喂牛的甜菜渣,你们觉得是废物。在我看来,里面还藏着点甜的余韵。
用点基础的酸碱法,像淘金一样把那点甜味儿淘出来,能让你们的糖浆甜度凭空多出两成。这叫变废为宝,小学常识。”
王大海听得一愣一愣的,他是个实干家,忍不住插话:
“何工,等会儿……您这法子听着像是化工厂干的活儿啊!提取、提纯……我们食品厂的人,只懂怎么用糖,可不懂怎么造糖啊!您……您一个搞厨子的,怎么对化工这一套也这么门儿清?”
何雨柱微微一笑,继续讲方案二:“再说个老古董。甘草,老祖宗嚼了几千年的甜草根。里面那点甜素,比糖甜几十倍。用熬中药的法子就能提纯。这算是我替咱们老祖宗,把他们的智慧,用你们听得懂的科学语言,翻译了一遍而已。”
吴建国是管原料和供销的,对中药也算了解。
他眉头紧锁,更加困惑了:“何工,这……这又扯上中药了?您这又是化工,又是中医药的……这俩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在您这儿怎么就……就串到一块儿了?
我们研究所里搞化工的和搞药材提取的,都隔着几个楼呢!”
王大海和吴建国已经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反复敲打,但还没等他们理清头绪,
何雨柱才不紧不慢地竖起第三根手指,声音里带着一丝玩味:
“前面两个,是锦上添花。而这个,才是真正能无中生有的杀手锏。”
他拿出那个小纸包,缓缓打开:“认识这个吗?”
吴建国凑近了看:“这不就是……普通的草叶子?”
“普通?”何雨柱笑了,“王厂长,麻烦你,把你杯子里的水给我倒一点。”
王大海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了。
何雨柱捻起一小片叶子,在指尖揉碎,撒入水中,轻轻一晃,递给王大海:“尝尝。”
王大海将信将疑地抿了一口。
他没有夸张地大叫,而是猛地闭上眼睛,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仿佛在用全身的感官去分析这股陌生的味道。
过了足足五秒,他才睁开眼,眼神里不是震惊,而是极度的困惑与不解。
他看着杯子,又看看何雨柱,声音干涩地问:
“何工……这……这不是糖的甜。糖的甜,带点蜜的润,吃多了发腻。
这个……它很干净,很锐利,直接就冲上来了,而且……它好像在舌尖上就消失了,不留任何余味。这……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何雨柱微笑道:“它叫甜叶菊。甜度是蔗糖的三百倍。而且,它根本不是糖,是一种甜苷。”
此时,闻讯而来的俞总工正好听到这句话。他快步上前,从王大海手里接过杯子,也仔细品尝了一下。
他的反应比王大海更为内敛,他没有问“这是什么”,而是直接看向何雨柱,问出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小何……你一个搞微生物发酵的,怎么连植物化学分类学和天然产物提取都懂?”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这东西……是菊科植物特有的甜菊糖苷。这需要从植物学分类、有效成分鉴定,到溶剂萃取、膜分离技术……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学科链条!你……你是怎么把这些东西串起来的?!”
何雨柱却只是摆了摆手,一脸轻松地说:“我就是提供个思路。具体怎么干,还得俞总工你们这些专家,靠王厂长你们这些实干家。我这人,就喜欢琢磨点吃的,顺便帮国家解决点小问题。”
他顿了顿,看着窗外:
“对了,这甜叶菊的育种和规模化种植,可能得费点功夫。
不过没关系,我脑子里还有几个备选方案,比如怎么用微生物发酵法直接生产甜味蛋白,那个更省事……就是有点太超前,现在说,怕你们接受不了。”
众人:“……”
整个办公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俞总工张了张嘴,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毕生所学,在对方万物皆可为灶的哲学面前,显得如此……支离破碎。
而王大海则感觉,自己跟着这位何工,仿佛正站在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
王大海激动得脸都红了,一拍大腿:
“何师傅!您……您这简直是……给我们指了条明路啊!这代糖要是真搞出来,我们厂子可就一步登天了!”
何雨柱看着他这副恨不得当场拜师的模样,心里好笑,脸上却不动声色:
“王厂长,别高兴得太早。这事儿,八字还没一撇呢。
再说了,我就是个厨子,瞎琢磨出来的想法,真要搞,还得靠你们这些懂技术的专家。”
吴建国在一旁听得直摇头,满脸的不可思议:“何师傅,您可太谦虚了!您这哪是瞎琢磨,您这……您这简直就是未卜先知啊!这思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
何雨柱暗骂自己嘴快,差点又把后世那套东西给抖搂出来。
他连忙打哈哈:“未卜先知可不敢当,我就是……喜欢瞎琢磨。再说了,这想法也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我也是看了点国外的资料,受了点启发。”
这话半真半假,既解释了想法的来源,又没把话说死,还顺带抬高了自己。
“国外的资料?”王大海和吴建国眼睛同时一亮。
“对啊,”何雨柱顺杆往上爬,“不过都是些零七八碎的报道,语焉不详。人家把核心技术看得比命还重,哪能轻易让咱们知道?
所以啊,这事儿难就难在,咱们得自个儿把那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他话锋一转,看着两人:“不过,捅窗户纸之前,咱们得先找到窗户在哪儿。王厂长,你们厂里,除了糖浆,还用啥甜味的东西没?”
王大海一愣,掰着手指头数:“那可就多了。做糕点,得用糖稀、蜂蜜;做罐头,也得放糖;还有些药片,外面那层糖衣……”
“蜂蜜?”何雨柱眼睛里闪过一道光,“这东西,咱们自己产吗?”
“产!怎么不产!”王大海来了精神,“咱们厂附近好几个公社都有养蜂场,每年都给我们供货。
就是……这玩意儿太金贵了,产量又低,价格比白糖还贵,除了做点高档糕点,根本不敢大规模用。”
何雨柱点了点头,心里有了计较。蜂蜜,这可是个好东西,天然的果糖和葡萄糖混合物,本身就是一种“复合代糖”。但他要的,是更便宜、更可控的东西。
“那……糖稀呢?就是淀粉做的那个。”
“那个便宜,”王大海撇撇嘴,“就是味道不行,一股子土腥味儿,甜得也不正经,齁得慌。只能做点最廉价的硬糖,上不了台面。”
“问题就出在这儿!”何雨柱一拍手,“王厂长,您想啊,咱们能不能把糖稀这玩意儿,给它提纯一下?把那股子土腥味儿去掉,让它变得跟蜂蜜一样清甜,甚至比蜂蜜还甜?”
“提纯糖稀?”吴建国皱起了眉头,“何师傅,这……这不就是又回到老路子上了吗?我们厂的技术科,不是没试过,又是活性炭吸附,又是离子交换的,折腾半天,成本上去了,味道是好了点,可还是不行,跟白糖没法比。”
“那是他们没找对路子!”何雨柱自信满满地说道,“他们那是用化学的法子去堵,当然堵不住。咱们得用生物的法子去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