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26章 雨柱!通透!太通透了!你这路数,我老俞是彻底服了!

第126章 雨柱!通透!太通透了!你这路数,我老俞是彻底服了!(2/2)

目录

像那些个跟咱一样鼓捣争气床、搞点小发酵的兄弟单位,尤其是不宽裕的厂子、研究所,他们能痛快儿掏钱买吗?

能保证人手一本儿学起来吗?”

俞总工被问得一愣,咂摸咂摸嘴:

“定价嘛……少说得五块往上奔。销量……技术书嘛,首印几千册顶天了,看情况再加印。至于买不买……”

他摇摇头,“那就看各家的腰包和心思了,不好打包票。”

何雨柱心里“嘿”了一声。

得,这菜做得再地道,卖得太贵,摆那高级馆子里,真正需要这口儿、肚子里缺油水的基层兄弟们,闻着香也吃不着!

那不成摆着看了?跟他灶上讲究的菜要吃到人肚子里才算数一个理儿!火候到了,该出锅了!

何雨柱淡然询问:“俞总工,您说的稿费、名声,这些都是好事儿。可技术这东西,光锁在书里不行啊——您刚说定价至少五块,首印就几千册?

那基层的小厂子、学校,买得起吗?我担心啊,好些单位连一本都摸不着,技术咋落地?”

他顿了顿,看着俞总工,“咱们搞这资源循环框架,不就是图个自力更生吗?

要是连学都学不到,谈啥推广?您说是不是该找个更快的法子,让大伙儿零门槛就能上手?”

这话把俞总工说的一愣。只听见何雨柱接着说:

“俞总工,这么着!我看啊,咱甭印书卖了!忒麻烦,也耽误事儿!

就用这现成的讲义稿,请部里发个文儿,当内部技术推广资料,给全国所有沾边的单位、厂子、研究所、学校,免费发下去!

让他们组织起来,一块儿学、一块儿练!您看成不成?”

俞总工直愣愣盯着何雨柱,好半天才转过神来:“高!雨柱!你这境界……真高!通透!我算是明白了!

你是怕好东西捂馊了,想让它赶紧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啊!

这招儿……绝了!”

他越说越激动,蹭地站起来,手指头指着天花板:

“好处?这好处可大了去了!

第一,快!部里红头文件一下,资料唰唰就发到全国对口单位,比那书店上架快一百倍!基层单位省了打报告、等批钱、走采购的啰嗦事儿,立马就能拿到真家伙!

第二,破局!把你那动态培养、废物变宝、标准模块这些个绝活儿,用最低的价儿、最快的速度,撒遍全国!这才是真真正正打破封锁、自力更生!让全国的‘争气床’都他娘的争上气!

第三,部里有面儿!部里牵头免费发资料、组织学习,这是实打实推动行业进步、落实上头精神的大功一件!功劳簿上记一笔,往后对咱们所、对你个人,那支持力度能小得了?

第四,人心!全国那么多技术员、老师傅,拿着这白给的、能救急的干货资料,心里头能不念好?念部里的好,更念你何雨柱这份儿实在!这份儿由真本事和大胸怀堆起来的威望,比那书上印个名儿,可瓷实多了!这才是真‘名’儿!

第五,活水!资料免费一发,全国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啥问题、好点子,交流起来多顺溜?没准儿比咱们自己个儿闭门琢磨,鼓捣出更新更好的玩意儿还快!这就叫众人拾柴火焰高!”

何雨柱听着,嘴角那点笑意更深了,透着股子“看透不说透”的敞亮劲儿。

就像他掂量炒勺,啥时候该猛火,啥时候该文火,心里门儿清。

他摆摆手:“您总结得比我地道!技术这东西啊,跟好食材一个理儿,藏着掖着就蔫了坏喽,撒出去才能活泛!

印成书,放图书馆里吃灰,或者让少数人当个摆设,有嘛劲?能让全国千千万万搞生产的兄弟单位、技术员,真用上、解决了问题、提高了效率、给国家省下宝贵的外汇,这才算没白瞎了咱们整这讲义的心思!

稿费、职称、虚名儿?有呢,算锦上添花;没有?能让这技术真真正正落了地、生了根、长了叶,老百姓得了实惠——嘿,那才叫一个痛快!这事儿,咱就这么办?”

俞总工感慨得直摇头:“雨柱!通透!太通透了!你这路数,我老俞是彻底服了!我这就把你的意思,连带着这份讲义,立马打报告给部里!

这事儿,必须办成!为了咱龙国的生物制造这口大锅,为了砸碎那帮人卡脖子的锁链你这主意,绝了!”

此时何雨柱话锋一转:“俞总工,资料免费发、大家免费拿,这没问题。但有个条件,拿了资料的兄弟单位,必须将学习后的实际应用情况、结合自身条件的改良尝试、遇到的困惑、甚至是成功的新发现,都要详细反馈回来!”

他进一步解释道:“具体怎么反馈呢?可以要求他们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季度或完成一个应用周期后,提交一份技术应用反馈报告。

报告里要写清楚:用了哪部分技术?用在什么项目上?具体怎么操作的?遇到了哪些预料之外的问题?怎么解决的?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

比如提高了多少产量、降低了多少成本、节省了多少时间等等。最好有数据支撑。

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书里的方法有没有结合自己实际进行改良?或者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俞总工起初听到条件二字时眉头微蹙,但越听眼睛越亮,最后忍不住惊叹道:“妙啊!雨柱!这个法子简直绝了!”

他激动地在办公室里踱步,掰着手指数着好处:

“咱们有了千万个免费质检员!咱们还用苦哈哈派人下去?全国那么多厂子,天南海北,车间环境千奇百怪!让他们用了书里的法子,再原原本本把实操结果吐回来,这不就是最硬核、最接地气的实验报告吗?

书里写的对不对、好不好使,哪条是万能钥匙,哪条得看菜下碟,全在里头摆着!比咱们关起门来搞一万次实验室数据都管用!这等于让全龙国的车间都给咱当验证场了!”

“第二,遍地是金矿!高手在民间啊!那些天天泡在机器边上的老工人、小技术员,哪个没点压箱底的土方子、野路子?

还有他们挠破头都搞不定的疑难杂症,只要肯反馈回来,对咱们来说,那就是挖不完的金山银山!

把这些民间智慧揉进咱们的体系里,不光能补窟窿,说不定还能点出条新路子来!这哪是反馈?这是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

“还有让知识库活起来!技术这东西,跟活物似的,一天一个样!有了这个源源不断的活水进来,全国哪家厂子又鼓捣出新花样了?哪家又遇上新麻烦了?哪家嗷嗷叫着要新东西了?咱们第一时间门儿清!

这可比算命先生还灵!靠着这活水,咱们修订讲义、出补充手册、甚至搞下一代技术,那都是有的放矢,招招见血!让咱们的知识库永远鲜嫩多汁,不过时!”

俞总工越说越亢奋:“雨柱!你这哪是提了个条件?

这分明是给咱们这套技术、给整个龙国的生物制造产业,插上了一对能上天入地的风火轮!

比印书卖书强一百倍!一千倍!部里要是知道了,怕是要乐得找不着北!”

何雨柱笑了笑说:“等到应用、反馈等等差不多了,也辛苦你们多做收集整理,到时候再出书也不迟,到时候就可以把参编单位光明正大的写上了。”

俞总工被何雨柱点破私心后,臊得耳根发烫,口中连声附和:“对对,是大家的功劳!到时候参编单位我多列几个,一个都不能少!”

何雨柱见他窘迫,笑着递台阶:“您也别有负担。眼下最要紧的是把部里发文推广的事办成——这讲义一旦作为内部资料发下去,全国几百个厂子的技术员可都指着它搞生产。

咱们得立个规矩:凡是用这技术改良设备的单位,必须按月交实验笔记。”

俞总工眼睛一亮:“写反馈报告?”

何雨柱说,“不止!要让他们记录三样东西:第一,按讲义操作时卡壳的细节;第二,工人自创的土法巧招;第三——”他忽然压低声音,“谁要是偷偷把进口设备的零件替换成国产货,必须把替换位置、零件型号全写明白!”

俞总工倒吸一口气:“这是要建个全国技术破壁档案库啊!”

“所以参编单位名单现在急不得,”何雨柱笑了笑,“等这些笔记收上来,咱们筛出那些贡献关键改良方案的单位,堂堂正正写进书里。到时候——”

他忽然模仿起俞总工方才的语气:

“我写几个?怕是两百个都打不住!”

两人相视大笑。

俞总工笑着笑着说:“雨柱,你这招用实践熬真经比直接出书高明十倍!等部里领导看到基层反馈的改良成果……”

他大声说,“咱们这套土法动态培养,说不定能成国家标准!”

何雨柱声音大了些:“那就让全国厂子都动起来——用集体的智慧,砸碎卡脖子的锁链!”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