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34章 要是她不好意思开口,改天我托街道王主任去探探柱子口风?

第134章 要是她不好意思开口,改天我托街道王主任去探探柱子口风?(2/2)

目录

看到娄晓娥的模样,心里一乐,嘴角先弯了起来,打趣道:

“哟,咱们大小姐这是打哪儿回来?一身东来顺的烟火气……是跟着那位新晋的何大科长,吃庆功宴去了吧?”

话音未落,另一边沙发上看报纸的娄振华,

“嗯!”他鼻腔里轻轻出一声,“何雨柱这小子……手腕是见风就长。”

谭雅丽抿嘴一笑:“这样的女婿人选,如今怕是四九城都难寻。

晓娥,妈可跟你说,现在全厂儿,不,怕是全四九城的大妈眼睛都盯着呢,你可得有点紧慢。”

“妈——!”娄晓娥嗔怪地一跺脚。

何雨柱在路灯下那副又认真又混不吝的厨子论道模样,不期然又浮现在眼前。

娄振华没有理会母女间这点小小的机锋。他的目光沉静地落在女儿身上,

“晓娥,火候这东西,到了就是到了。再往下等,菜,可就老了。”

他略作停顿,“难道……非要等到人家提了处长,到时候,咱们再去提这事儿?那会儿,咱们手里这点分量,怕是要放到人家的新秤上去掂量了。”

娄母闻言轻声道:“晓娥面皮薄,要是她不好意思开口,改天我托街道王主任去探探柱子口风?”

娄晓娥立刻蹙眉:“要你们操心!”

她嘴上强硬,脑中却闪过何雨柱在东来顺谈笑风生的样子,心头微热。

转身便往自己屋里走,只丢下一句:“我的事自己管。”

娄父娄母看着女儿关上房门,对视一眼。

娄母压低声音急道:“这孩子!柱子如今是副科长、劳模候选人,部里挂了号的特聘工程师,连特供奶都喝上了!这样的人才四九城能有几个?”

娄父敲着烟斗沉思片刻,忽然眯起眼:“实在不行……得用盘外招。他不是关心基层技术推广吗?

过几日港岛那批精密仪器到货,我亲自带他去仓库挑——人在专注看设备时,防备心最弱。顺带和他聊聊!”

……

第二天。

六点四十二分起床,洗漱,提取物资,吃饭,上班。

安排工作,一切顺利。

和往常不同的是,今天有个专访。

李副厂长非常重视这次专访,早早就布置好了,还特意用争气床模型做背景。

洗得发白的桌布铺在长条会议桌上,墙上新挂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标语墨迹似乎还未全干。

两位来自《四九城日报》和《工业战线》的记者已端坐一旁,他们的笔记本摊开着,

那架珍贵的海鸥牌相机静静立在桌角,无声地宣告着这次会面的非同寻常。

要知道在信息闭塞、媒体稀少的年代,能被主流报刊专访,是个人与集体至高无上的荣誉,其庄重程度不亚于一场重大任务,李副厂长特别重视也情有可原。

经过一番谨慎而客气的寒暄,采访正式开始了。

那位扎着干练短发的女记者,笑了笑说:

“何科长,恭喜您啊!破格提拔技术科副科长,还拿了劳模提名,给咱说说,啥感觉?”

女记者笑着问。

何雨柱咧嘴一笑:“咳,记者同志,您甭提啥荣誉。咱工人老大哥把活儿干瓷实了,机器转得欢实,比啥奖状都强!组织培养,厂里支持,大伙儿给面子呗。”

旁边沙发上的李副厂长正一听这话,接上了话:“哎哟喂我的何科长,您这也忒谦虚了!

记者同志,您可甭让他给蒙过去!部里特批的副科儿!他那争气床,咔咔的,把洋鬼子的技术封锁当窗户纸捅破了!还有那本《微生物循环技术》——好家伙,部里红头文件直接定成全国教材!咱轧钢厂建厂头一份儿的荣光,全指着他了!”

李副厂长说得意气风发,好像这些事全是他做的一样。

记者眼睛一亮,又问营养粉项目:“听说这营养粉是厂里重点,真能给咱工人兄弟解决营养难题?”

何雨柱指了指旁边争气床:

“就这点儿豆渣、麦麸,加点微生物酵头,鼓捣鼓捣,提纯出来。成本?连市面奶粉三成都不到!蛋白质?翻个跟头往上蹦!实实在在给工人娃娃添点营养。”

角落里,项目组的梁东一直憋着劲儿,这会儿再也忍不住:“何科!您太低调了!就昨儿,就昨儿下午!您来调那个菌种活性参数,我们哥几个算了一宿,脑袋都挠秃了,愣是没找着北!

您呢?上手一摸罐子温,耳朵一听声儿,张口就来——这发酵啊,跟炒菜一个理儿!火候差一度,味儿就馊!”

梁东模仿着何雨柱的语气,手舞足蹈,“神了!您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参数立马就对了!”

旁边的马华也适时地嗯了一声,小声嘀咕:“可不,我师父在研究所讲课,那帮子工程师,笔记记得跟砖头似的厚!”

记者听得入神,追问道:“何科长,听说您拒绝了出版专著的稿费和名声,选择免费推广技术,这决心可不易下啊!”

何雨柱收起笑容,正色道:“技术捂在自个儿手里,那就是个摆着看的花瓶儿。撒出去,撒到车间地头,它才能生根发芽!

基层厂矿,买本书都紧巴,可工人兄弟的智慧是金山银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才是正根儿!”

“通透!”李副厂长又是一声喝彩,“记者同志您听听!这话说的,多敞亮!人何科长在研究所就撂下话了——泱泱大国五千年,还能让几颗洋螺丝钉难倒咯?听听这胸怀,这格局!

部里领导亲笔批示:这是咱新时代的技术为民!响当当!”

李副厂长直接引用了何雨柱的金句,还搬出了部里批示。

记者最后问道:“何科长,大家对您获评劳模呼声很高,您自己怎么看?”

何雨柱没直接回答,顺手抄起窗台上那特供奶瓶,在手里掂了掂,说:“劳模?它不是戴脑袋上的光圈儿,是扛肩膀上的担子!就跟这奶似的——厂里照顾我,给我特供。

那我何雨柱,就得让咱轧钢厂工人兄弟的娃娃,早一天、早一刻,喝上咱自己鼓捣出来的、平价的营养粉!这才叫对得起这声劳模!”

“好!”李副厂长带头叫好。

“何科威武!”梁东激动地喊出声。

两位记者相视一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最后几笔。

此时,门“哐当”一声被撞开,带起的气流让桌上的稿纸都跟着颤动!

陈建国闯了进来:

“李厂长!有重要情况,必须立刻汇报!”

满室皆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钉在这个不速之客身上。

陈建国已几步冲到人群前,看向李副厂长,大声说:

“技术攻关,不能光看数据报表!思想动态,才是根基!”

他“唰”地翻开笔记:

“梁东同志——上周四的集体学习会,他以核对菌种参数为由缺席!厂工会发起的增产节约倡议书,全技术科就他一个人没签名!这哪像一个技术骨干该有的样子?!”

何雨柱心里冷笑,好个陈建国,刘海中的徒弟,这个时候进来,掐着记者在场的时候发难,这是要把不重视学习的帽子扣死。

火候够毒,但掀锅掀得太早,真当老子这厨子不会掂量菜码儿?

何雨柱刚要开口,陈建国又开口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