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38章 还行?!【求订阅】

第138章 还行?!【求订阅】(2/2)

目录

何雨柱平静地说,迈步向前走去。

“哎,好,好!您请,您请!”

赵科长连忙侧身让开道路,和李副厂长一左一右,如同两位护法,陪着何雨柱向楼下走去。

此时何雨柱内心那份激动难以言喻。

参与这样的项目,意义早已超越了轧钢厂,超越了研究所,甚至超越了个人前途!

西南基地,绝密任务,国之重器……。“这就是了!”

自己不再是那个在四合院里琢磨着锅碗瓢盆、提防着算计的厨子何雨柱了,他的技术、他的思路,真正触碰到了国家战略的脉搏!

这感觉,比升副科长、拿劳模提名、喝特供奶加起来还要滚烫百倍!

在他激动之余,因为他的技术之争却在另外一个地方上演了。

华北制药总厂发酵中试车间。

车间里,巨大的发酵罐沉默矗立,纵横交错的管道上,满是机械指针式仪表。空气里混杂着蒸汽消毒后的味道与培养基特有的微甜气息。

一场关乎青微素生产命脉的技术对决,正在此处无声上演。

何雨柱那套脱胎于炒锅哲学的活态循环菌种管理法,在这核心车间里迎来了决定性的考验。

技术路线,泾渭分明:

守方:副总工昊加宜。这位老专家紧盯着沿用深冻保藏菌种的1号线,眉头深锁。

在他听来,何雨柱那套动态保藏、微震荡应激的理论,简直是把宝贵的工业菌种当面团揉搓,充满了不可控的风险。菌种不是面团,怎能如此折腾?他心中默念,手心沁出汗水。

攻方:青年骨干孙振声从四九城何雨柱处学习归来。他坐镇实施活态循环法的2号线,眼神锐利。他们严格遵循何雨柱传授的火候策略,监控着名为争气床的特殊培养装置,准备随时执行脉冲补料与微震荡指令。

裁判:泰斗周秉坤院士。他带着专家团,冷静地穿梭于两条生产线之间,要用最严苛的数据,评判这两种技术路线的优劣。

试验设定:硬碰硬的较量

两条并行的50吨级生产线被精心调试:

1号线(传统线):使用深冻保藏的母种,按部就班,固定补料,匀速搅拌。

2号线(革新线):核心是经何雨柱两步复壮法处理过的原种,采用争气床动态保藏。发酵过程全程贯彻活态循环:

依据实时代谢曲线进行动态脉冲补料;搅拌轴上甚至安装了偏心轮,并设定了手动微晃罐程序,以模拟颠勺效果,打破溶氧死角。

车间墙上挂着巨大的记录板,技术人员正用粉笔不断更新着两条产线的核心数据对比:

菌丝空泡率:1号线>25%,2号线<10%

溶氧稳定性:1号线剧烈波动,2号线近乎一条直线

前体转化率:1号线62%,2号线89%

效价(IU/L):1号线5800(基准),2号线8700!

决胜时刻:危机中的火候掌控

就在昊加宜强调稳定压倒一切时,1号线补糖阀突然故障,糖浓度骤降,效价曲线应声下跌。

操作员手忙脚乱地执行备用方案,却因固定补料的僵化,无法挽回颓势。

几乎同时,2号线也受到联动影响,糖浓度出现波动。

“启动火候策略预案一:动态脉冲补料!”孙振声沉着下令。

微量的糖液如涓涓细流,精准注入,浓度曲线立刻稳住。

“溶氧出现波动!”

“预案二!颠勺,功率上调,晃罐加倍!”

随着指令,偏心轮与人工拍击协同作用,溶氧波动被瞬间抹平。

整个过程不足三分钟。2号线的效价曲线仅稍作停顿,便以更稳健的姿态向上攀升。

终局判定:黄金液的胜利

周院士庄重地走向最终样品。他拿起1号线的量筒,液体略显浑浊,泡沫瞬逝。

他放下,捧起2号线的样品——液体呈现纯净的金黄色,摇晃后,涌起丰富、洁白且持久的泡沫。

试验收尾,周院士召集昊加宜、孙振声到控制室,摊开全套数据记录。

数字密密麻麻,三人对着图表较劲半天,周院士索性点着关键项逐条念:

“老昊,瞧瞧你这1号线:

平均效价比基准值才1.0倍,批次差异大得离谱,菌种传代到30代就蔫了。

小孙的2号线呢?效价比你1.72倍!稳定性批次差异压到5%以下,菌种有效传代上限硬是突破50代——这哪是运气,简直是降维打击!”

昊加宜,喃喃道:“1.72倍……这怎么可能?我干了一辈子发酵,从没见过这种涨幅……”

周院士见老搭档失魂落魄,敲着桌子点醒他:

“老昊,别光盯着数字,琢磨琢磨为什么行的!何雨柱的法子,精髓在活态二字——你那深冻保藏,把菌种当死物冻着,补料像填鸭,溶氧死角一多,代谢就僵了。

小孙的动态保藏呢?微震荡模拟颠勺,打破溶氧壁垒;动态补料贴合代谢曲线,菌种饿不着也撑不坏——这哪是技术,是唤醒菌种的生命力!就像养牲口,你关笼子里喂饲料,能比得上放养吃野草壮实?”

昊加宜抬头,眼珠子瞪圆了:“您是……是说何雨柱把菌种当活物伺候?可这颠勺理论,听着像食堂炒菜……”

孙振声插话,语气带着何雨柱式的自信:

“昊工,真就是炒菜的理儿!何工说过,微生物和食材一样,火候到了才出味——您看补糖阀故障时,我们脉冲补料就像炒菜颠锅,火候拿捏稳了,糖浓度自然回正。”

这番讨论如醍醐灌顶,昊加宜瘫坐椅上,苦笑道:

“我原以为何雨柱是野路子……可这数据,简直抽我耳光!1.72倍效价啊,成本能砍三成,菌种多用20代——这要还死守老法子,不是蠢就是顽固!”

周院士拍板定调:“老昊,醒醒吧!何雨柱的法子不是改良,是革命!它证明传统深冻保藏早该进博物馆了。

从今儿起,药厂全面转向活态循环——小孙,你带团队铺开新工艺,老昊你放下身段学,再敢拖后腿,我第一个撸你职!”

昊加宜转向孙振声:“你之前在技术例会上提的原种库争气床动态模拟和‘非生死不动的铁律……就是何顾问说的核心?”

孙振声微微一笑,从公文包抽出一份边角磨损的笔记——正是何雨柱口述的原始记录,指着关键段落道:

“昊工请看,何工的原话:‘原种库是活态循环命脉,必须用争气床动态微环境模拟法保藏,模拟菌群野外应激态。此库菌种非生死关头绝不动用,宁可多费三月重建工作库,也要保住火种!’我们这次复壮的原种,就是他亲自用两步法处理的第一批火种!”

昊加宜拿过笔记,又看到里面详细的记录,突然一拍大腿:“原来争气床微调理念要这样层层嵌套!我之前只当是补料技巧……浅薄!何其浅薄!”

他高声说:“振声!替我递个话——我昊加宜服了!改天必亲赴四九城,给何工负荆请罪……不,登门求教!”

孙振声却慢悠悠收起笔记,嘴角噙着一丝调侃:

“昊工,现在想见何工可不容易啊。轧钢厂技术科一摊子、研究所流动总工一摊子,现在嘛……忙着呢!”

昊加宜望向窗外四九城方向,终于苦涩又心服口服地喃喃道:

“得……我昊加宜这把老骨头,怕是要排队摇号才能见上何大顾问一面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