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51章 我们能不能……先去大会现场看看?感受一下气氛。

第151章 我们能不能……先去大会现场看看?感受一下气氛。(2/2)

目录

“婉拒了?!”

这一次,两位专家的震惊比刚才更甚!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他就这么……拒绝了?

宋老说:“是啊,他的理由很简单,却很实在。他说,厂里活态循环法的根子还没扎深,现在撂挑子走人,不地道。他想稳一稳,一步一个脚印。太急了,容易摔跟头。’”

宋老复述着何雨柱当时的话,眼神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欣赏:“听听!不贪功,不冒进,知道自己该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把根基和责任看得比级别和头衔更重要。这份心性和定力,难得啊!”

他看着眼前两位已经听得目瞪口呆的专家,终于将话题引回核心:

“你们遇到的问题,本质上是将微观生命活动进行标准化、规模化放大时产生的失活或失控。

而何雨柱同志之所以能屡次解决这类难题,正是因为他那套活态循环法的核心,就是尊重、理解并引导这种生命活动的动态规律,而不是用僵死的框架去束缚它。

他连副厅的位置都能为了夯实基础而放下,这份对活态和根基的执着,或许正是解开你们困境的关键。”

“嘶——”周渭南和沈弘毅同时吸了一口凉气!

宋老这话,简直是一针见血,直接点破了他们困境的本质!而且,他竟然如此推崇那个年轻人的理论?!

“宋老,您……您的意思是,何雨柱同志他……他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能不能解决,我不敢打包票。”

宋老站起身,走到文件柜前,取出了一份装订好的、封面印着“内部资料·严禁外传”字样的文件,放在了他们面前的茶几上。

“但是,在请动他之前,你们可以先看看这个。”

文件的标题是:《微生物系统作战方略纲要》,编撰人:何雨柱。

“这是雨柱同志结合之前的一些工作,整理的一份思路纲要。目前还在内部讨论阶段,尚未全面推广。”

周渭南和沈弘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迫切与好奇。

他们翻开了这份《纲要》。

开篇的用语并非标准的学术语言,反而带着何雨柱特有的、略带土气:

“微生物不是机器,你把它当人看,它才给你好好干活。”

“别老盯着终点指标,要多关心它干活的过程舒不舒服。”

“通气和搅拌不是越猛越好,得看它喘不喘得过气。”

沈弘毅眉头微蹙,这……这能算是严谨的科学论述?

随着深入,他们看到了完全超前的理念和具体策略:

动态感知与反馈调控:明确提出要建立关键生理参数(如溶氧、pH、底物浓度)的实时监测,并基于此进行过程干预,而非固定模式。

非均衡营养供给策略:批判一次性投料,倡导根据微生物代谢节奏进行少吃多餐式的流加营养……

甚至还有关于菌种定向驯化与进化的初步构想!

“我的天……”沈弘毅觉得这些思路,有些他们模模糊糊感觉到,却无法提炼,有些则完全超出了他们目前的认知范畴!

这哪里是纲要,这简直是为他们打开的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周渭南合上文件,看向宋老,“宋老!我们……我们能不能现在就去那个轧钢厂?我们想亲眼见见这位何雨柱同志!”

他现在已经完全理解了宋老的用意。

这份《纲要》就是何雨柱能力的铁证!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厨子,这是一个拥有着颠覆性思维,并能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天才!他必须立刻见到他!

宋老看着两人彻底被折服的样子,满意地笑了笑,拿起桌上的电话:“小陈,备车。去轧钢厂。”

……

四九城,红星轧钢厂,大礼堂。

礼堂门口悬挂着巨大的红色横幅——“热烈庆祝营养粉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暨先进个人/集体表彰大会”。

礼堂内,人头攒动,锣鼓喧天。

厂领导几乎全员到齐,一字排开,个个面带红光。

台下,各车间、科室的代表坐得满满当当,气氛热烈。

李副厂长为了这场大会,可谓煞费苦心。

不仅邀请了上级主管单位的领导,还广发英雄帖,请来了几家关系密切的兄弟单位代表,以及报社的记者,阵仗之大,在轧钢厂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就在大会即将开始,会场气氛最热烈的时候,周渭南和沈弘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轧钢厂门口。

他们拿着介绍信,正向门卫打听何雨柱的办公地点。

“同志,请问何雨柱同志的办公室……”

周渭南的话还没问完,就被礼堂方向传来的震天锣鼓声和广播里激昂的进行曲打断了。

那高音喇叭的声音极具穿透力:

“红星轧钢厂的广大工友同志们!报告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我厂技术科何雨柱同志,发扬敢想敢干、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成功研制出营养粉,为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我厂抓革命、促生产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这口号式的广播词让周渭南和沈弘毅下意识地皱了皱眉,他们搞科研的,对这种过于浓重的宣传腔调本能地有些疏离。

然而,没等他们细想,广播里的声音停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更加激昂的旋律——

“我们走在大路上,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这歌声是《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曲子他们太熟悉了,几乎成了这几年所有捷报和庆典的背景音。

他忽然觉得,这曲子在此刻响起,竟有几分贴切——那个未曾谋面的何雨柱,不正是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在技术领域披荆斩棘,开辟着一条大路吗?

“同志,这……这是在开什么会?”周渭南问道。

“表彰大会啊!给我们何雨柱开的!他搞的营养粉,立大功了!连上头都惊动了!”

热心的门卫指着人头攒动的方向,

“瞧见没,全厂能来的都来了,还有记者呢!听说是什么……营养粉搞成了,立了大功!可了不得!”

“营养粉?”沈弘毅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心里还在想着糖丸生产线的事,对此并不在意。

周渭南却心中一动,对门卫道:

“谢谢同志。我们能不能……先去大会现场看看?感受一下气氛。”

他想看看这轧钢厂搞出的是什么名堂,或许能从中窥见一丝何雨柱能力的端倪。

门卫见他们是上海来的大专家,很痛快地放了行,还给他们指了去礼堂的近路。

两人循着声音,快步走到大礼堂侧门。

刚一到门口,他们就被里面山呼海啸般的阵势给镇住了!

只见能容纳近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台上灯光璀璨,红旗招展。

主持会议的李副厂长正拿着话筒,声音通过高音喇叭传出来:

“……这充分说明了,在我们轧钢厂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工人阶级有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周渭南和沈弘毅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一个轧钢厂的技术改进,能搞出如此隆重的庆典?

这排场,快赶上他们所当年完成重大攻关任务时的表彰级别了。

就在这时,李副厂长的声音激动:

“臣,为我们轧钢厂立下汗马功劳的——何雨柱同志,上台做项目汇报!”

“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