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寒门的仕途传奇 > 第67章 叙情谊找机会

第67章 叙情谊找机会(2/2)

目录

邮电所的接线员帮他接通西安的电话后,秦宇轩跟电话亭老板叮嘱:“麻烦您帮忙叫一下徐老板,就说秦宇轩找他,我隔五分钟再打过来。”挂了电话,他在邮电所门口的长椅上等着,心里盘算着下午和姐姐们聊生意的事。

五分钟一到,他再次走进邮电所拨通电话,这次徐老板果然接了。“轩子,到家就好!”电话那头的声音透着爽朗,“店里一切都好,就是前两天有个老主顾问你啥时候回去,说想尝尝你调的凉菜。”秦宇轩笑着回应:“我大概开学前一周回西安,到时候帮您盯着店里。”两人又简单聊了几句进货和客流的事,怕耽误徐老板忙生意,秦宇轩便先挂了电话。

随后,他往姐姐们的缝纫店赶。店铺在县城中心街,“萱荣缝纫店”的红底黑字招牌是他去年写的,格外醒目。此时店里有几位顾客,大姐秦萱荣在缝纫机前踩得飞快,二姐秦萱芝招呼客人挑布料,三姐秦萱慧在旁记账,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轩子来了!”秦萱慧最先看到他,笑着打招呼。秦宇轩点点头,找了个空凳子坐下,等送走一波顾客,才和姐姐们聊起来。“店里生意挺火啊。”他笑着说。

秦萱荣擦了擦汗:“这段时间做夏装的多,忙得脚不沾地。”秦萱芝拿起他带回来的碎花布:“你昨天拿的布,今早刚挂出来就有人问了。”秦宇轩掏出刚买的书:“我今天转了转,县城变化不小,咱们进货可以多留意新颖款式,下次我陪你们去西安布料市场看看。”

姐妹几个围着书翻看起来,秦萱慧提议:“正好下个月要添新布料,到时候咱们一起去。”聊了半个多小时,秦宇轩想起要给初中同学传话,便起身告辞。

他先去找了王磊,王磊没考上大学,现在在县城五金厂上班,两人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又联系上赵强——赵强的父亲是运输队的,他毕业后也进了运输队当司机,前段时间刚买了辆二手车跑运输。几人约好晚上和放假回家的周明、刘洋一起,在“老马家餐馆”聚聚。

周明和刘洋都是秦宇轩的初中同学,比他大两岁,1978年夏天双双考上大学。周明在外地一所师范学院读中文专业,刘洋则在本省一所二本院校学机械。几人上学时就因聪明机灵互相欣赏,即便毕业后各奔东西,也常书信联系。

傍晚,秦宇轩提前到了餐馆。老马家的羊肉泡馍是县城招牌,他点了凉菜、泡馍,还叫了一坛散酒。没多久,王磊、赵强、周明、刘洋陆续到了。久未见面的老同学凑在一起,瞬间热络起来。

“轩子,西安的大学咋样?比咱们县中学气派多了吧?”赵强刚坐下就问,手里还把玩着车钥匙。

“各有各的好,主要是能接触到新鲜事。”秦宇轩笑着回应,又看向周明和刘洋,“你们俩去年考上大学,在外地待了快一年,那边政策是不是更活泛?”

周明推了推眼镜:“我们学校附近开了不少个体户小店,卖早点、修鞋子的都有,生意挺火。”刘洋接过话头:“我们学院有老师在琢磨搞技术承包,听说能多赚不少钱,就是大家还不敢太放开手脚。”

王磊叹了口气:“五金厂效益一般,每月就那点死工资,想干点啥又没头绪。”赵强晃了晃酒坛:“我跑运输能多挣点,但总觉得不是长久之计,最近正琢磨拉点啥特色货,就是没找到路子。”

秦宇轩把白天在县城的见闻和在西安的经历说出来:“现在政策越来越鼓励搞个体,咱们县缺特色小吃店,服装款式也老套。要是结合西安的经验,要么开家主打本地口味的小吃店,要么跟我姐的缝纫店合作搞服装,说不定能成。”

周明眼睛一亮:“我寒暑假能帮忙管账、写宣传标语,师范的同学里也有懂设计的,能帮着琢磨服装款式。”刘洋也动了心:“我学机械的,要是搞小吃店,能琢磨着改进一下厨具,提高效率。”

赵强拍了拍桌子:“我有车,进货、送货都方便!”王磊跟着点头:“我在五金厂熟,找材料、修设备包在我身上。”

几人越聊越投机,从政策风向聊到具体项目,从资金筹备谈到分工合作,虽然都是初步想法,却透着对未来的憧憬。秦宇轩看着眼前的老同学,心里格外踏实——这些人聪明又靠谱,要是真能一起干,再难的事也能扛过去。

直到夜色渐深,几人才意犹未尽地散场。秦宇轩走回村口,石桥上的路灯亮了,倒映在护城河里,泛起细碎的光。他心里满是感慨,不仅和同学们聊出了合作的可能,还跟徐老板通了话、偶遇了吕鑫,这一天的收获比预想中多太多。

回到家,家人都已休息。秦宇轩轻手轻脚洗漱完,躺在床上,脑海里回放着一天的经历。从县城考察到和亲友、同学的交流,每一件事都让他对未来更清晰。他知道,只要抓住机会、踏实肯干,总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窗外月光洒在床头的书上,秦宇轩闭上眼,嘴角带着笑。这个暑假,注定不会平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