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带教与心事(1/2)
党政办的打印机嗡嗡作响,秦宇轩将《公文格式细则》递到罗竟尧面前,指尖在“行文逻辑”处加重力道:“林书记看材料最忌冗余,汇报要‘三减’——减空话、套话、废话。”
他顿了顿,补充道:“基层总结先抓数据,再理成效与问题,最后附建议,一页纸能说清的绝不多占篇幅。”
罗竟尧低头疾书的模样,让秦宇轩恍惚想起去年9月刚到省委秘书处时的自己。那时他对省级机关工作流程一知半解,只能跟在前辈身后笨拙学习。
直到10月正式接手秘书岗,他才真正体会到“连轴转”的滋味。从那天起,心里便只剩“做好工作”这一个念头,白天跑会场、整理文件,晚上啃公文手册、梳理日程,半年多来,几乎没留过喘息时间。
秦宇轩瞥向手腕旧表,十点整——老家的爸妈该睡了,四个姐姐或许还在念叨他这个“不着家的弟弟”。
自从10月当秘书,他没回过一次家,元旦也是在办公室整理年度汇报度过的。偶尔给家里打电话,没说三句就被工作来电打断。
“秦秘书?”罗竟尧的声音拉回他的思绪。
秦宇轩回过神,翻开桌角日程本,密密麻麻的标注全是林书记的习惯:“每天六点半到岗,先查水电,再泡碧螺春——85度水温,三克茶量,多一分嫌浓,少一分嫌淡。”
“林书记有胃病,午饭提前跟食堂说免辣,下午三点泡温蜂蜜水,半勺蜜刚好。紧急会议提前半小时提醒,给他留足梳理思路的时间。”
指尖划过字迹,秦宇轩心里泛起涩意。这些细节是10月上岗后,用无数个清晨磨出来的。刚接手第二周,因没控制好水温,泡的茶被林书记放在一边,他在办公室门口站着反思了半小时。
吃透这些的代价,是连跟中学老师通个完整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同学结婚的请柬压在抽屉最底层,至今没拆封。
“都记清楚了。”罗竟尧把笔记本递过来,字迹工整得没一丝潦草。
秦宇轩点头,目光落在罗竟尧眼下淡淡的青黑上。这几天他看得分明,这年轻人跟10月刚入职的自己一样,把全部精力扑在工作上,连给家里报平安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他忽然想起林书记提过“节后下基层”的安排,心里有了主意。
“办会流程也得记牢。”秦宇轩压下思绪,继续说道,“明天的基层座谈会,提前半小时去会场。”
“座位牌按职务排序,常委坐左侧,主位留林书记。话筒、投影逐一试好,出问题立刻联系会务组。”
“会后纪要当天整理完,林书记习惯第二天一早看初稿,数据和决策项一个字都不能错。”
罗竟尧听得专注,末了轻声问:“秦秘书,您平时……也这样连轴转吗?”
这话像根细针,戳破了秦宇轩故作平静的外壳。他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落叶的梧桐树,语气藏着不易察觉的疲惫:“9月到省委,10月接的秘书岗,从那以后就没松过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