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寒门的仕途传奇 > 第140章 基层行:民生账里见实情

第140章 基层行:民生账里见实情(2/2)

目录

“我问过张厂长,他们也愁工人流失,”孙工说,“好多外来工因孩子上学难,干几个月就走了。”

赵科补充:“乡里财政收入多来自企业税收,可投给民生的比例太低,得建议调整资金分配。”

下午,三人去了乡财政所。所长王磊从铁皮柜翻出账本,纸张发脆:“去年全乡财政收入80万。给企业技改补贴、修路花了55万,剩下25万要发工资、维持运转,能投给学校和卫生院的不到3万。”

“企业带动财政增长,民生投入得跟上,”秦宇轩指着账本,“不然企业招不来人、留不住人,最终影响经济。”

王磊点头:“我们也想改善,可资金就这么多,难平衡。”

“可以向上申请专项民生资金,”秦宇轩提议,“再跟企业协商,让效益好的出点力。比如红星纺织厂,帮学校添几张课桌、给卫生院买些药品,应该可行。”

王磊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明天就跟企业沟通。”

傍晚回到宿舍,三人整理调研记录。“民生问题集中在教育、医疗、住房三方面,”秦宇轩在白板列清单,“明天去走访外来工宿舍,看看居住条件。”

“张厂长说,他们厂外来工住集体宿舍,十几人一间,没热水、没卫生间,”孙工说,“这也是留不住人的原因。”

秦宇轩从包里拿出信纸和钢笔,借着台灯认真写起信。他把红星乡企业发展与民生配套失衡的现状一一列出:教育缺师资、教室紧张;医疗缺设备、人手不足;外来工居住简陋。还附上乡财政资金分配详情,以及调整资金分配、协调企业参与民生建设的建议。

写完后,他逐字核对,折好放进信封,工整写下“省委林致远书记亲启”。信里每句话,都是调研摸透的实情,要让林书记清楚基层发展的“短板”。

赵科和孙工整理完笔记,见秦宇轩封好信封:“明天一早去乡邮政所寄信,顺路就能去外来工宿舍。”

秦宇轩点头,把信封放床头:“民生是企业发展的根基,这些问题不解决,政策落地不算真成功。明天早点出发,把居住条件查清楚,写进后续报告。”

夜色渐浓,乡镇的星星格外亮。秦宇轩望着窗外,心里明白,基层发展不能只看产值,更要算好民生账。唯有工人安居乐业,企业才能稳定,乡镇经济才能长远。他揉了揉手腕,明天还有新任务,必须把民生痛点摸得更实,为政策调整提供扎实依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