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示范效应与新需求(1/2)
第二批企业数字化转型启动的那天,岚水县工业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周边县区的企办工作人员组成的考察团。看着顺达面厂的数字化生产线自动调整原料配比,兴旺粮厂的智能库存系统实时预警缺货信息,考察团成员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秦主任,你们这转型模式太实用了!”邻县企办主任握着秦宇轩的手,语气急切,“我们县的企业也想搞转型,能不能把你们的‘指导手册’分享给我们?”
“当然可以。”秦宇轩笑着点头,“这手册就是为了让更多基层企业少走弯路。”
送走考察团,周明匆匆跑来:“秦主任,有十多家没参与转型的企业找过来,说想加入第三批转型计划,还有几家合作社也想来咨询。”
秦宇轩有些意外:“合作社?他们也有转型需求?”
“是啊,县郊的果蔬合作社说,每次收菜卖菜全靠人工记账,经常算错账,还容易丢订单。”周明递过合作社的申请材料,“他们想搞一套简单的进销存数字化系统。”
秦宇轩翻看材料,发现合作社的需求比企业更基础,主要集中在数据记录和订单管理上。“赵科,你明天去合作社调研,摸清他们的具体需求;孙工,联系数字化服务企业,看看有没有适合合作社的低成本简易系统。”
第二天,赵科跟着合作社负责人去了田间地头。正值采收季,菜农们把一筐筐青菜搬到地头,合作社的会计蹲在地上,用本子一笔笔记录重量和农户信息。“你看,这账本记满了,找一笔旧账得翻半天。”会计无奈地说,“上次有个收购商说订了五百斤白菜,我们没记清,最后少送了一百斤,对方差点取消长期合作。”
赵科把这些情况详细记在本子上,回来后和秦宇轩、孙工汇总:“合作社规模小、资金少,复杂的系统用不上,也承担不起成本,需要一套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基础系统。”
孙工也带来了好消息:“我联系了一家本地的科技小公司,他们有针对合作社的简易进销存系统,还能免费培训操作,价格只有企业系统的三分之一。”
秦宇轩当即拍板:“那就先给两家合作社做试点,根据他们的使用反馈优化系统,再逐步推广。”
试点合作社的系统安装当天,会计张大姐盯着电脑屏幕,紧张得手心冒汗。孙工手把手教她录入数据:“你看,这里输入采收重量,系统自动算钱;订单录入后,会生成二维码,收购商扫码就能确认,再也不怕记错了。”
张大姐试着操作了一遍,脸上露出笑容:“这比记账本方便多了!以后再也不用怕算错账了。”
可没几天,张大姐就打来电话,语气焦急:“秦主任,系统登不上去了,今天还有收购商要来拉菜,这可怎么办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