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告别(2/2)
“托您的福,身体还不错。”王大山笑呵呵地说,“听说您要调到省里当副省长了?这可是大喜事啊!”
秦宇轩谦虚地摆摆手:“哪里哪里,就是换个岗位继续为人民服务。老王,这些年康安的变化,您都看在眼里吧?”
“变化太大了!”王大山掰着手指头数,“当年您带着我们修的那条防洪堤,到现在都没出过问题;您力主建的县医院门诊1,现在还是咱们县最好的医疗设施;特别是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救了多少人的命啊!”
离开县政府,秦宇轩又驱车前往青河乡。山路比记忆中好走了许多,但依然崎岖。青河乡政府门口,现任乡长李志强正在等着他。
“秦市长!”李志强快步迎上来,“乡里人都知道您要调走了,大家都舍不得您呢!”
秦宇轩握住李志强的手:“李乡长,我今天来,一是看看大家,二是跟青河乡告别。青河乡是我的老联系点,这些年变化很大啊!”
“都是按照您当年规划的思路发展的。”李志强介绍道,“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升级了,全乡安装了23个监测点;中药材种植基地扩大到5000亩,村民收入翻了两番;去年还建了新学校,孩子们再也不用跑到县城上学了。”
随后,秦宇轩又步行来到当年最让他揪心的碾子沟村。村口的小学已经翻新成了两层小楼,教室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秦市长!”白发苍苍的老支书周大山柱着拐杖站在村口,“您还记得我吗?”
“周大叔!”秦宇轩快步上前,扶住老人,“您老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周大山激动地说,“多亏了您当年帮我们建的防灾房,去年暴雨那么大,我们全村人都平平安安的!”
秦宇轩跟着周大山走进村子,每走几步就有村民围上来打招呼。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秦宇轩想起了1989年刚到这里时的情景——暴雨后的泥泞山路,倒塌的土坯房,村民们无助的眼神。那时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的面貌。
“秦市长,您看这是什么?”周大山神秘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本已经泛黄的册子,“这是我们村的老药典,我爷爷传下来的。去年我孙子大学毕业,说要给它重新编订,我让他把您的名字写在前面,您可是我们青河乡的大恩人啊!”
秦宇轩接过册子,看到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此卷传世,1996秦宇轩市长与康安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他的眼眶湿润了。
回到康安市区,秦宇轩的行李已经打包完毕。客厅里,妻子苏晓棠正在和儿子秦子健一起整理书籍。
“爸爸,这是我小学的奖状,我要带到省城去!”秦子健兴奋地举着一张泛黄的奖状。
“还有这个!”苏晓棠拿出一本相册,“这是你小时候在康安拍的照片,都带着吧,算是纪念。”
秦宇轩翻看着相册,里面是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第一次上幼儿园,小学运动会夺冠,全家在江边野餐……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美好的回忆。
“爸,我舍不得康安。”秦子健突然抱住他的腿,“我的小伙伴们,我的老师,还有我们班的同学……”
“傻孩子,”秦宇轩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省城也有好朋友,也会有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而且,爸爸答应你,每个假期都带你回康安,好不好?”
“那好吧。”秦子健似懂非懂地点头,却又突然想起什么,“爸,你到了省里,是不是就能经常看到爷爷奶奶了?”
秦宇轩心头一暖——父母一直住在兴县,他工作忙,但总会抽时间回去看望。现在调到省里,确实离父母更近了。
“是啊,”他笑着回答,“爸爸以后可以经常回来。”
出发前的那个晚上,秦宇轩独自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江北新区。十六年的光阴,从县长、书记、常务副市长到市长,他见证了这座城市从破败到繁荣的蜕变;从青涩的县长到成熟的干部,他也在康安这片土地上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人民公仆。
手机铃声响起,是陈景明的号码。
“老秦,”电话那头传来陈景明沉稳的声音,“我刚才跟省委组织部沟通了,他们同意你推迟一周到任,让你有更充裕的时间交接。另外,小健的转学手续我让教育局的同志抓紧办,省实验中学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
秦宇轩感动地点头:“景明,谢谢你。不过不用麻烦,按正常程序来就好。”
“这有什么麻烦的,”陈景明笑道,“你为康安付出了这么多,这些都是应该的。对了,苏医生的工作,省卫健委那边我也会帮忙跟进。”
挂断电话,秦宇轩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卧室。行李箱已经收拾妥当,明天一早,他将踏上新的征程。
而在康安,这座他倾注了半生心血的城市,将继续在新一代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