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借势破局(2/2)
“立峰省长,您这个电话,简直是雪中送炭!”秦宇轩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我们这里,正好有一个绝佳的项目……”
他没有丝毫犹豫,将华芯电子的情况、技术突破以及面临的困难,坦诚相告。“……‘太行’芯片一旦量产,不仅能填补国内空白,更能支撑起我们两省乃至更大区域在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产业链合作。我认为,这完全符合您刚才提到的基金投向。”
电话那头,李立峰沉默了片刻,显然在快速权衡。很快,他做出了决断:“宇轩,这是个好项目!这样,你让他们尽快把材料报过来,我让基金管委会启动快速尽调流程。如果技术真如你所说,中原省产投基金愿意领投,并且可以协调中原省的金融机构组成银团,提供配套信贷支持!”
放下电话,秦宇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这就是区域协同的力量!它不仅能卖苹果,更能救活一个关乎未来的高科技企业。
但他知道,这还不够。他不仅要“借”中原的势,还要在陕东省内“造”起自己的势。
他立刻召集了指挥部、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等部门负责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在会上,他通报了中原省投资基金可能介入的好消息,然后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与金融系统联系紧密的干部:
“华芯电子,是陕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中之重项目。它的成功,关乎全省产业转型的成败。现在,兄弟省份看到了它的价值,愿意真金白银地投入。如果我们陕东自己的资本,反而因为一些莫须有的顾虑畏缩不前,将来蛋糕做大了,我们还有没有脸面去分一杯羹?还有没有底气说,这是我们陕东的企业?”
他的话,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我现在要求,省金控、省投等平台,必须跟进投资,与中原资本组成联合投资体。省内银行,必须保障华芯的流动性需求。这是政治任务,也是经济理性。谁在这个问题上设置障碍,就是陕东发展的罪人!”
“寒门”与“士族”的暗涌
秦宇轩的雷霆手段,通过会议迅速传遍了省直机关和金融系统。在高长河的办公室,气氛则有些微妙。
高长河听着心腹的汇报,脸色阴沉。他没想到秦宇轩的反应如此迅速、强硬,更没想到对方竟然能如此巧妙地借助外力来打破他设置的僵局。中原省李立峰的介入,让事情的性质完全变了。如果他再强行阻挠,不仅会得罪秦宇轩,更会开罪于邻省大员,显得他毫无大局观。
“他这是……挟外自重!”高长河冷哼一声,但语气中已透出几分无力。在绝对的实力和更高层面的格局面前,他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权力地盘思维,显得如此狭隘和短视。
秘书小心翼翼地问:“高书记,那我们……下一步?”
高长河挥了挥手,有些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按省里的部署办吧。告诉平西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进去,不要被边缘化了。”他知道,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自己已经落了下风。秦宇轩不仅保住了华芯,更借此向全省乃至周边省份,展示了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贯彻战略意志的决心。
有了中原省资本和政策强力注入,以及陕东省内资本的被迫跟进,华芯电子不仅度过了生死危机,更迎来了一轮爆发式增长。“太行”芯片成功流片并获得多家国内头部企业的订单,华芯电子一举成为区域集成电路产业的领军企业。
更重要的是,以华芯合作为样板,陕东与中原省顺势将科技合作提升到新高度。双方共同设立了“区域协同创新基金”,联合资助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建“高端芯片产业研究院”,汇聚两省英才;规划“跨省产业链园区”,实现优势互补。
秦宇轩在总结华芯事件时,对指挥部的人员说:“‘龙岭苹果’告诉我们,协同能救急;‘华芯电子’则告诉我们,协同能救命,更能铸就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点燃的科技火种,形成燎原之势。”
华芯之役的胜利,让秦宇轩真正在陕东省站稳了脚跟。他不再是那个空降的“寒门”官员,而是一位有战略、有手腕、能办事、能成事的强势领导者。他棋盘上的棋子,已不再是孤立的“龙岭苹果”或“华芯电子”,而是连点成线、接线成面,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区域协同发展蓝图。
然而,旧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西山省、河洛省的谈判即将进入深水区,涉及更多复杂的利益调整。而那位在省内博弈中暂居下风的高长河书记,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庞大、更保守的力量网络,绝不会就此偃旗息鼓。
秦宇轩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他目光坚定,步伐沉稳,因为他深信,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算数。属于他的,属于这片土地的传奇,才刚刚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