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暗流与曙光(2/2)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文谦,通知示范区管委会,原定的‘智慧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前期论证加速进行,一周后我要听详细汇报。同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起草一份关于鼓励大胆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中,出于公心、程序合规、未谋私利而出现的一些偏差失误,该如何界定和责任豁免,给真正干事创业的干部卸下包袱。”
方文谦精神一振:“是!我马上办。”他知道,秦省长这是要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要推进项目,还要从制度层面破解“不敢为”的难题。
就在秦宇轩全力应对官场暗流时,家庭这边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儿子秦子健在父亲新闻发布会后,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他不再沉溺于游戏和网络小说,开始主动关注时事新闻,甚至找来了秦宇轩早年发表在党刊上的文章阅读。
一天晚饭时,秦子健突然问:“爸,你当初为什么选择走仕途?是为了权力吗?”
苏晓棠愣了一下,看向儿子,又看向丈夫。
秦宇轩放下筷子,认真思索了片刻,没有用空洞的大道理回答:“子健,权力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掌握它的人用它来做什么。我出身寒门,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是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和奖学金让我完成了学业。我亲眼见过底层百姓的艰辛,也亲身感受过知识带来的希望。我选择这条路,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让像我父母那样的普通百姓,日子能过得好一点,让更多的孩子,能像我一样有机会通过努力改变命运。这个想法,至今未变。”
他顿了顿,看着儿子似懂非懂的眼神,温和地说:“这条路很难,有诱惑,有陷阱,有明枪,有暗箭。但你只要记得当初为什么出发,守住内心的底线,那么再难,也能走得踏实,走得心安。”
秦子健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数日后,秦宇轩收到了来自北京的老同学的一条简短信息:“风暂歇,根基稳,望持守。”
几乎同时,方文谦汇报了一个消息:经过多轮秘密核查和外围取证,初步判断,此前网络上那篇匿名文章的源头,与省内一位和高省长关系密切的民营企业家有关,其公司曾在示范区项目竞标中失利。虽然证据链尚未完全闭合,无法直接指向更高层,但迷雾已经拨开了一角。
秦宇轩看着窗外,夕阳正将天边染成一片绚烂的锦缎。黑暗与光明的较量从未停止,但曙光总是在历经漫漫长夜后,更加夺目。
他知道,下一场风雨或许已在酝酿,但他内心的信念从未如此坚定。寒门出身,一路走来,他背负的不仅是个人的理想,更是无数殷切的目光。这条仕途,他必将以初心为舟,以真理为桨,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