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至亲反噬(2/2)
这些低劣的伎俩,目的并非立刻扳倒秦宇轩,而是为了持续消耗他的声誉,在公众和上层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配合核查组的调查,形成立体式的围剿。
秦宇轩对此嗤之以鼻,严令身边人和宣传部门不得对此进行任何公开回应,避免落入对方炒热话题的陷阱。他只是在一次省文联的公开活动上,自然地与苏晓棠并肩出席,两人默契的互动和沉稳的气度,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回应。
然而,真正的风暴眼,依旧在核查组内部。那位铁面无私的老纪委副组长再次找到了秦宇轩,这一次,他的神情更加凝重。
“秦宇轩同志,我们调取了近三年来,所有与你直系亲属,包括苏晓棠老师及其父母、弟弟苏晓明名下账户相关的大额资金流水记录。”老纪委开门见山,这是核查此类问题的标准程序,但每一次被如此审查,都意味着巨大的压力。
“目前,在苏晓棠老师及其父母名下,未发现与你职务行为有明确关联异常的资金流入。但是,在苏晓明的公司及个人账户,我们发现了多笔来自与省政府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或其关联公司的资金,名目是‘咨询费’、‘服务费’等。虽然单笔金额未必巨大,但累积起来颇为可观。而这几家企业,都在你主导推动的某些重点领域政策中受益。”
老纪委的目光如探照灯般聚焦在秦宇轩脸上:“最关键的是,其中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在补充问询中,暗示他曾在一个非正式场合,听到你提及‘要多支持本地创新型电商平台发展’。他个人‘理解’,这或许包含了对其与‘新农汇’合作的默许。你怎么解释?”
这一刀,无比精准地刺向了最模糊,也最难辩驳的地带——领导的“暗示”。没有白纸黑字的批示,全凭个人理解和口耳相传,却往往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秦宇轩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需要给出的,不是辩解,而是能让组织采信的事实和逻辑。
“我郑重向组织说明如下,”秦宇轩的声音清晰而平稳,“第一,我始终坚持‘亲’‘清’政商关系原则。我可能在公开会议或调研中,提及鼓励发展电商、支持本土创新企业的大方向,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但我从未,也绝不会,针对某个特定企业,尤其是与我亲属有关的企业,进行任何形式的点名或暗示性支持。”
“第二,关于那几家企业的合作,我要求核查组调阅当时所有的会议纪要、政策文件。看看推动这些行业发展的政策,是否是普惠性的,是否符合程序和规定?‘新农汇’是否符合当时的准入标准?如果他们符合标准,正常中标,那么他们之间的商业合作,是市场行为。如果他们认为合作是出于‘压力’,请他们拿出具体的、我本人或我身边工作人员施加压力的证据,而不是某种模糊的‘感觉’。”
“第三,”秦宇轩顿了顿,目光坦诚地迎向老纪委,“我承认,在约束亲属方面,我存在失察之责。我对苏晓明打着我的旗号在外可能有的行为,警惕不足,管教不严。这一点,我愿意接受组织的任何批评和处理。但我以党性人格担保,我本人从未利用职权,为苏晓明及其公司谋取任何不正当利益。我也坚信,我的爱人苏晓棠同志,是清白的。”
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不推诿自身应负的管教责任,却坚决守住了滥用职权这条底线。他没有纠缠于无法证伪的“暗示”,而是将焦点拉回到可核查的程序、文件和具体证据上。
老纪委仔细记录着,脸上依旧看不出波澜,但微微放缓的笔速,似乎表明他在认真权衡秦宇轩的陈述。
“你的态度和说明,我们会如实记录并研究。”老纪委合上笔记本,“另外,根据程序,我们可能需要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与苏晓棠老师进行一次正式谈话,了解相关情况。请你们做好准备。”
“我们随时配合。”秦宇轩平静地回答。
送走老纪委,秦宇轩知道,攻坚战才刚刚进入白热化。对方的“淬毒之箭”,箭箭都瞄准制度和人性的脆弱点。他不能仅仅防守,必须找到机会,斩断那只隐藏在幕后放箭的黑手。
他拿起加密电话,拨通了方文谦的号码,声音低沉而决绝:
“文谦,证据链要加快!我们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