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寒门的仕途传奇 > 第363章 暗线与墨荷

第363章 暗线与墨荷(1/2)

目录

核查与评估的工作组迅速组建起来。国内顶尖的“律诚律师事务所”和“信达会计师事务所”派出的联合团队进驻省城,阵容堪称豪华。与此同时,监督小组指派的王副处长也低调就位,戴着金丝眼镜,言语客气,却总在不经意间提出一些尖锐问题,像一根探入水底的温度计,时刻感知着暗流的动向。

秦宇轩对此早有预料。他指示方文谦,对核查团队给予最高规格的后勤保障和工作配合,但所有接触必须严格限定在公开资料和正式访谈范围内,所有会议全程记录,所有材料交接清单化管理。他要打造的,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程序堡垒”,让任何试图寻找缝隙的行为都无功而返。

方文谦执行得一丝不苟。他甚至将工作组办公区域设在省政府招待所一个独立的楼层,安保严密,闲人免进。王副处长虽然挂着“观察员”的身份,能列席会议,能看到非涉密的进程报告,但核心的底稿分析、内部讨论,都被巧妙地隔绝在外。他就像隔着玻璃鱼缸看鱼,能看清轮廓,却触不到分毫。

这种“程序正义”下的软钉子,让王副处长有些无处发力。他几次试图以“了解情况”为由,想要接触一些访谈的原始记录,都被方文谦以“第三方机构独立工作,原始资料受保密协议约束”为由,礼貌而坚定地挡了回去。

消息反馈到李政那里,他只是在电话里淡淡地说了一句:“知道了。做好你的‘观察’本分,别越界。”语气听不出喜怒,但熟悉他的人都明白,这平静之下蕴藏着更深的不满。

与此同时,另一条更隐蔽的战线也在悄然铺开。

关于孙老弃权票的根源,秦宇轩并未放弃探寻。他不能直接去找孙老,那太着痕迹。但他想到了一个人——省政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文史专家,也是孙老的棋友,两人相交莫逆。秦宇轩在一次文化活动的间隙,看似随意地与这位老专家聊起了传统书画,又“偶然”提及自己办公室那幅墨荷的意境,感慨在纷繁事务中,保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定力之难。

老专家谈兴颇浓,顺着话题就聊到了几位老一辈革命家欣赏荷花的轶事,其中便提到了孙老。秦宇轩不动声色地听着,末了,才似是无意地感叹一句:“孙老为人刚正,看问题也透彻。听说前两天的常委会上,他对未来基金试点有些保留意见,想必是有更深层的考量。”

老专家呷了口茶,微微颔首:“老孙那个人,原则性强。他倒不是反对改革,是怕候惹出麻烦,坏了改革的名声。”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前几天,他那个老部下去看他,好像就带了什么关于那家资本公司的材料,说是以前在南方参与过什么有争议的项目……老孙听了,心里自然就有些疙瘩。”

信息虽然模糊,但足以印证方文谦之前的调查。李政方面,确实通过人事关系,向孙老传递了针对“锐进资本”的负面信息。

秦宇轩心中了然,不再多问,转而与老专家继续探讨书画。他知道,这条线到此为止,剩下的,需要他自己去化解。

如何化解?直接去解释或反驳,只会越描越黑。他需要的是,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透明的过程,来消解疑虑。

他指示方文谦,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非正式”地向省委办公厅和一些关心此事的离退休老同志,通报一下核查工作的严谨性和进展,重点强调引入的第三方机构是如何在国内享有盛誉、如何以独立和专业着称。同时,也将“锐进资本”过往投资的一些成功案例,尤其是那些技术突破性强、社会效益好的项目,整理成简洁明了的材料,通过非官方的渠道,间接地传递出去。

这是一种更为精细的舆论引导,旨在用专业的权威和实在的业绩,去对冲那些模糊的“背景质疑”。

而“炎黄精材”这边,压力也与日俱增。龙腾资本私下的游说并未停止,甚至开出了更优厚的条件,承诺不仅可以解决中试资金,还能利用其资源,帮助对接下游客户。这对于在资金困境中挣扎的创始人团队来说,诱惑巨大。团队内部的分歧明显加大,首席科学家态度坚决,坚持要与未来基金合作,看中其政府背景和长远战略协同;而负责运营的副总则更倾向于龙腾的“快钱”和“资源”,双方争执不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