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宋骑天下 > 第87章 元日大朝 气象维新

第87章 元日大朝 气象维新(2/2)

目录

内侍上前,恭敬地接过玉盘,置于御案一侧。

紧接着,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仓储)出列,手中捧着的玉碗中,是新熟的、颗粒饱满的米饭,象征着“社稷之本”、“五谷丰登”。他同样行至御阶下,高捧玉碗:“臣,谨奉饭,愿陛下固本培元,仓廪丰实!”

内侍再次接过。

随后,太常卿奉上象征礼乐教化的典籍,光禄卿奉上象征醇和美满的御酒……一系列进献,皆依古礼,庄严肃穆,每一步都蕴含着对君王、对国家的美好祝愿与期许。

赵佶端坐于御座之上,接受着这至高无上的荣光与臣服。透过眼前晃动的十二旒,他能看到下方百官或敬畏、或忠诚、或复杂的目光。他能感受到这煌煌威仪之下,是即将开动的战争机器,是暗流涌动的朝局,是亿万黎民的生计。

进献礼成,乐声再起。

接下来,便是百官依序上殿,向皇帝敬献贺表,说一些“履新纳福”、“国运昌隆”的吉祥祝词。内侍省也早已将准备好的赏赐之物罗列殿侧,今年显然比往年丰厚的多。

首先是常规的赏赐。金银铤、各色精美的绢帛锦缎,被一一点名,赏赐给宗室、宰执、勋贵及各部重臣。数量明显优于往年,尤其是对李纲、陈过庭、吴敏等推行新政的核心大臣,以及种师中、折彦质(没有回朝,由其父代领)等军中栋梁,赏赐尤为厚重,引得众人侧目,既羡且敬。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特殊恩赏”了。当内侍高声唱出“赐李纲、陈过庭、吴敏、种师中、折彦质……琉璃‘清平贡瓶’一尊,银镜‘明心鉴’一面”时,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低声惊呼!

虽然前几日已有风声,但当那晶莹剔透、毫无瑕疵的琉璃瓶,以及那光可鉴人、纤毫毕现的银镜被内侍小心翼翼地捧出,展示在众人面前时,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依然是巨大的!那绝非世间常见的浑浊琉璃或模糊铜镜可比,其纯净与清晰,仿佛来自仙界!

得到赏赐的重臣和军中将领,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再次出列叩谢天恩,声音都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哪些没有亲眼见过的人,则是伸长了脖子,心中震撼难言。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赏赐,更是皇帝在向所有人展示新政、新技术的成果,是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宣告:大宋,已非昔日之宋!

赵佶高踞御座,将下方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缓缓开口,声音通过殿宇的构造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旧岁已逝,新年伊始。去岁,诸卿与朕同心,革故鼎新,初见成效。今岁,望诸卿再接再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我大宋国势,如旭日东升,光耀寰宇!凡有功于国者,朕不吝封赏;凡懈怠渎职者,朕亦不容姑息!”

他的话语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与决心,伴随着那流光溢彩的琉璃与明镜带来的震撼,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臣工的心中。

整个大朝会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当最后一位官员退下,礼乐声缓缓停歇,赵佶才在仪仗的簇拥下,起身离座。

走出大庆殿,冬日温暖的阳光已然洒满广场,驱散了清晨的寒意。赵佶深吸一口气,望着湛蓝的天空和远处汴京城的轮廓。

元日大朝,是旧岁的终结,也是新岁的开端。这极致的繁华与威仪,如同一个盛大的序幕,拉开了政和六年——这个注定将要载入史册、充满铁血与变革的年份。他知道,眼前的平静与祥和很快将被打破,北方的战鼓,即将擂响。而他,已做好了准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