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定鼎燕云 布新除旧(1/2)
金使的马车带着一份表面维持、实则脆弱的盟约向北驶去,幽州城内的气氛却并未因此放松,反而更加紧迫。所有人都明白,金人绝不会甘心受此挫败,暂时的退让只为积蓄力量。留给大宋消化战果、稳固根基的时间,不会太多。
行在之内,烛火彻夜不熄。赵佶与核心重臣连续数日商议,一道道关乎燕云未来乃至大宋国运的诏令,从幽州发往汴京,传檄新复各州。
首要之务,便是军事布防。幽州帅府内,巨大的燕云舆图前,种师中手持朱笔,沉稳落点。
“陛下,李相,燕云形胜,在于北控大漠,南扼中原。然其地缘突出,易受多方夹击,故防御须得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种师中声音沉稳,指向地图,“幽州乃核心,必须重兵屯驻。老臣建议,以原北伐中路军精锐为核心,组建‘燕云行营’,常驻幽州,下辖三至四军,轮番戍守边墙要隘,并保持一支可随时机动的精锐骑兵,以应突发。”
赵佶点头:“可。燕云行营都部署一职,非种卿莫属。”
种师中躬身领命,继续道:“除幽州外,蓟州、儒州、妫州、蔚州、以及辽军尚未撤离的云州等外围州郡,亦需驻以强军,形成犄角之势。尤其东路之蓟州,需防范金人自辽东而来;西路之蔚、妫,需警惕辽国残余及草原部族。”
“韩世忠。”赵佶点名。
“末将在!”
“朕命你为燕云行营副都部署,兼领蓟州防御使,总领东线防务!给朕把东大门看牢了!”
“末将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韩世忠声若洪钟,东线直面潜在的金军威胁,此任命既是信任,亦是重担。
其余如刘法、张叔夜、姚古等功勋老将,或因年龄,或因需回镇内地,陆续被安排回调或驻守其他要地,但其麾下部分精锐则被抽调整编,充实燕云防务。一套以幽州为核心,以边州为屏障,内外呼应、重点防御的军事体系初步构建起来。
然而光复疆土易,收服人心难。李纲与随后赶来的礼部尚书白时中、国子监祭酒陆承渊等人,主要负责此事。
“陛下,燕云沦陷百八十年,言语、风俗、人心皆与内地有异。欲使其真正归心,非强力可致,需文教浸润,时日之功。”李纲奏道。
赵佶深以为然:“此前于涿、蔚等州推行之安民、免税、蒙学诸策,需在燕云全境,尤其这幽州城,尽快推行!力度要更大,速度要更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