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工吏农桑 固本培元(1/2)
问罢舟船监之事,赵佶意犹未尽,科技与工业乃强盛之基,此番北伐能成,将作大营提供的精良军械居功至伟。
“苏卿,京西将作大营,此番北伐,保障得力,功不可没。如今情形如何?”赵佶关切地问道。
苏启明脸上洋溢着自豪,奏道:“陛下,京西大营一切运转良好,产能稳定。北地分营亦在加紧筹建,预计开春后可初步投产,届时我朝军工产能将再上一层楼!此次北伐,大营所出之神臂弩、步人甲、震天雷、霹雳炮、各类弩箭,皆乃克敌制胜之关键。尤以水力锻锤、高炉炼铁等法,极大提升了兵甲质量与产量。”
赵佶满意点头,当即下旨:“传朕旨意!将作监正宇文恺,擢升工部侍郎,仍兼领将作监事!军器监丞赵士祯,擢升军器监正!火药作负责人林灵素,赐绯鱼袋,授将作监少监衔!其余各坊主事、大匠,依功各升一级!京西、北地两处将作大营所有在籍工匠,无论等级,皆赏赐半年俸禄,以酬其功!”
此令一出,不仅苏启明激动拜谢,殿内众多依靠技术晋升的官员亦感与有荣焉。陛下对工匠之重视,赏罚之分明,前所未有,无疑将极大激发匠人们的创造热情。
处理完工部事宜,赵佶将目光转向了维系帝国运转的另一关键——吏治。他看向吏部尚书陈过庭,这位以刚正、实干着称的官员,由御史中丞兼判流内铨升任此职,肩负着推行《官员考成法》的重任。
“陈卿。”
“臣在。”陈过庭手持笏板,神色肃然出列。
“《官员考成法》推行已近一年,成效如何?可有具体数字?”赵佶问道,这是他整顿冗官、提升行政效率的核心举措,不容马虎。
陈过庭早有准备,声音清晰而沉稳:“回禀陛下。自政和六年春推行《考成法》以来,臣奉旨会同御史台、三司,对京朝官及诸路监司、州县主官,共计一万三千七百余员,进行了首次全面考成。”
他略微停顿,报出关键数据:“经严格核验,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三等优异者,合计两千一百员,已按旨意,或擢升,或厚赏,俸禄加倍者已有三百余人。评定为‘中’等,勉力履职者,七千五百余员,责令其循章办事,不得懈怠。”
说到此处,他语气转为严峻:“评定为‘下上’、‘下中’、‘下下’三等不合格者,共计两千九百余员!其中,因怠政、无能、考绩连续末等而裁汰、勒令致仕者,一千八百员!因贪腐、枉法被查实,革职拿问,抄没家产者,三百二十员!余者或降职、或调任闲散,以观后效。”
这一连串的数字,清晰地展示了《考成法》这把利剑的锋芒。朝堂之上,有人面露得色,有人暗自凛然,更有不少人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