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陌生的警局与“老规矩”(2/2)
两人沿着街道继续走,赵伟又指着几个巷子口说了些“常出小偷”“有打架前科”的住户,大多是些模糊的印象,没什么具体信息。林砚跟着记,心里却在盘算——这样靠经验办案,漏查、错查的风险太大,要是遇到反侦察能力强的嫌疑人,很容易让案子陷入僵局。
走到一家包子铺门口,赵伟停下脚步:“行了,差不多就这些地方,中午队里管饭,不过得自己去食堂打。”他从口袋里掏出个铝制饭盒,“我先去买两个肉包垫垫,你要么?”
林砚摇摇头,看着赵伟钻进包子铺,转身往警局走。刚到门口,就看见几个民警抬着个木箱子出来,箱子里装着卷尺、放大镜,还有几瓶贴着“酒精”标签的玻璃瓶——这大概就是队里全部的勘查工具了。
“林砚?”一个女声突然传来。林砚转身,看见个穿着白大褂的女人站在医务室门口,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脸上带着点好奇,“你就是新来的见习生?我是苏晓,队里的法医。”
原主的记忆里有苏晓的信息,医科大学法医专业毕业,是整个南州市公安局唯一一个女法医,因为职业特殊,不少人背后都议论她“胆子大”“不像女人”。
“苏法医,您好。”林砚点头打招呼。
苏晓笑了笑,走过来递给他一张纸:“这是昨天菜窖女尸的初步尸检报告,李队让你也看看,下午一起开案情分析会。”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林砚手里的工作手册上,“听说你是警校高材生?你们在学校里,学过现场微量物证提取吗?”
林砚心里一动,抬头看向苏晓,发现她眼里满是期待。他刚要开口,就听见赵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法医,还在聊呢?该去食堂打饭了,去晚了就只剩白菜汤了!”
苏晓收回目光,冲林砚笑了笑:“下午分析会上再聊。”说完转身走了。
赵伟走到林砚身边,看着苏晓的背影撇了撇嘴:“跟她有什么好聊的?整天跟尸体打交道,身上都带着股味。”
林砚皱了皱眉,没接话,翻开手里的尸检报告。报告上的字迹很工整,记录了受害者的年龄、死因、死亡时间,最后备注了“现场提取到布鞋印一枚,未发现其他物证”。
他合上册子,心里有了个念头——或许,这个案子,不像李建国和赵伟想的那么简单。
回到办公室,李建国正在打电话,看见林砚进来,挂了电话说:“下午两点的案情分析会,你也参加,到时候说说你的看法。”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个旧笔记本,“这是我刚当刑警时记的,里面有不少辖区的情况,你先拿去看看,多学多听,少说话。”
林砚接过笔记本,封面已经磨破了,里面的字迹密密麻麻,还夹着几张手绘的辖区地图。他心里一暖,抬头看向李建国:“谢谢李队。”
“别谢我,”李建国摆摆手,“你父亲是个好刑警,我不希望你给他丢脸。”说完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茶,“去食堂吃饭吧,下午好好开会。”
林砚拿着笔记本走出办公室,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融融的。他低头看着笔记本上泛黄的纸页,又想起苏晓刚才的问题,心里突然有了种莫名的笃定——在这个没有高科技的1985年,他或许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些不一样的事。
只是他没注意到,身后的赵伟看着他的背影,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手里的饭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