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14章 父亲的旧照片与悬案

第14章 父亲的旧照片与悬案(2/2)

目录

“那后来呢?”林砚追问,心脏不自觉地收紧。

“老林找到孙老三的时候,他正准备跑路。”李建国的喉结动了动,“两人在火车站附近的小巷子里撞见,孙老三手里有刀,老林没防备,被他捅了两刀……等我们赶过去的时候,老林已经不行了,孙老三也跑了,从此没了踪影。”

林砚的指尖冰凉,他看着桌上的铜质警徽,锈迹下还能看到“公安”两个字——这是林卫东用生命守护的东西,可案子却成了悬案,凶手至今逍遥法外。穿越前,他在警校听过无数英烈故事,可当故事的主角变成“父亲”,那种沉重感才真正砸在心上。

“这些年,局里没放弃找孙老三,可那时候信息不通,交通也不方便,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李建国拿起警徽,递给林砚,“老林牺牲后,这枚警徽一直放在他的办公桌里,后来你分配来,局里把他的东西都转到你宿舍了,估计是没人跟你细说,你也没留意。”

林砚接过警徽,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他攥紧了些,指节微微发白:“李队,当年的案卷还在吗?我想看看。”

李建国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林砚的意思,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见习生,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有惋惜,有期待,还有一丝担忧:“案卷在档案室,不过都过去七年了,很多线索可能都断了。你刚入职,先把基础工作做好,这案子……”

“李队,我知道现在提这个不合适。”林砚打断他,语气却异常坚定,“可这是我父亲没办完的案子,也是他用命换来的线索,我不能让它一直悬着。您放心,我不会耽误手头的工作,只是想在空闲的时候,试着找找线索。”

李建国看着林砚的眼睛,那里面没有冲动,只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和执着——像极了当年的林卫东。他沉默片刻,点了点头:“行,案卷你可以看,但得按规定登记。不过小林,你要记住,刑侦工作最忌急功近利,尤其是悬案,得耐住性子,更得保护好自己。”

“我明白,谢谢李队。”林砚站起身,对着李建国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发自内心地以“林砚”的身份,向这位前辈致敬。

走出办公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院子里的路灯亮着昏黄的光,几只飞蛾围着灯光打转。林砚摸出口袋里的照片,借着路灯的光再次看向林卫东的脸,心里默默说:“爸,不管这案子有多难,不管是在2024年还是1985年,我都会帮你查下去,一定把凶手绳之以法。”

回到宿舍,林砚将照片和警徽小心地放在木桌的抽屉里,又找来一张纸,写下“仓库纵火案”五个字,旁边标注了关键信息:1978年、纺织厂仓库、嫌疑人孙老三、父亲牺牲。他把纸条贴在抽屉内侧,这样每次打开抽屉,都能看到——这是他给自己的提醒,也是对父亲的承诺。

窗外传来几声蝉鸣,1985年的夏夜安静得没有一丝现代都市的喧嚣。林砚躺在床上,没有立刻睡着,脑海里反复梳理着已知的线索:孙老三有盗窃前科、欠赌债、1978年在火车站附近失踪……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80年代的刑侦条件下,无疑是大海捞针。

可他不慌,穿越前在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穿越后适应的80年代社会规则,还有破“菜窖女尸案”积累的经验,都是他的底气。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不会好走,要面对的不仅是悬案的迷雾,还有这个时代刑侦技术的局限,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既来之,则安之。”林砚闭上眼,嘴角勾起一抹坚定的弧度,“1985年的刑侦战场,我林砚,来了。”

夜色渐深,宿舍里的呼吸声渐渐平稳,只有桌上的纸条,在月光下静静躺着,像是在见证一个跨越时空的正义约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