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指纹机前的僵局破除,货车司机指纹牵出真凶线索(2/2)
吉普车行驶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在晚上十点多到达了淮阴市局。李队长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他穿着一件军大衣,手里拿着一个手电筒,看到林砚他们,立刻迎了上来:“林警官,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我已经让人去查王浩的落脚点了,刚才接到消息,他现在住在货运站旁边的一个小旅馆里,今天下午刚从安徽拉货回来,现在应该在旅馆里休息。”
“太好了!”林砚精神一振,“旅馆的位置在哪?我们现在就过去。”
李队长领着他们上了一辆警车,一边开车一边介绍:“那个旅馆叫‘鸿运旅馆’,老板是个老太太,平时不怎么管闲事。王浩在那里住了快一个月了,每天早出晚归,跟其他房客也没什么交流,老板说他脾气不太好,上次有个房客跟他搭话,被他骂了一顿。”
警车很快就到了“鸿运旅馆”门口。这是一家低矮的平房,门口挂着一个破旧的红灯笼,里面亮着昏暗的灯光。李队长示意大家下车,压低声音说:“王浩住在最里面的房间,门牌号是302。我已经让两个人在旅馆周围守着了,防止他从后门跑了。”
林砚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手铐,跟小陈、李队长一起,轻手轻脚地走进旅馆。老板老太太坐在前台打盹,听到动静抬起头,李队长亮出警官证,示意她别出声。
三人沿着走廊往里走,走廊里弥漫着一股霉味,每走一步,木地板就发出“吱呀”的响声。到了302房间门口,林砚示意小陈和李队长分别守在门的两侧,自己则轻轻敲了敲门:“王浩,开门,查水表的。”
房间里没有动静,只有隐约的呼吸声。林砚又敲了敲:“再不开门,我们就撞门了!”
突然,房间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在收拾东西。林砚对视一眼,猛地一脚踹在门上——“哐当”一声,木门被踹开,里面的王浩正拿着一个背包,准备从窗户跳出去。
“不许动!警察!”林砚大喝一声,冲过去一把抓住王浩的胳膊。王浩挣扎着想要反抗,小陈和李队长也立刻冲上来,按住他的肩膀,把他按在地上。
“你们凭什么抓我!我没犯法!”王浩嘶吼着,脸涨得通红,嘴角的疤痕因为用力而扭曲。林砚蹲下身,拿出王浩的照片,在他面前晃了晃:“王浩,1985年10月到12月,豫皖苏三省的四起红衣女尸案,是不是你做的?”
王浩的身体猛地一僵,挣扎的力气瞬间小了很多。林砚又拿出指纹比对结果,放在他眼前:“你的指纹,跟案发现场提取的指纹一模一样,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王浩低下头,肩膀微微颤抖,过了好一会儿,才声音沙哑地说:“是我……那些女人,跟我前妻一样,都是贱人……”
林砚示意小陈和李队长把王浩铐起来,押出房间。外面的寒风迎面吹来,王浩缩了缩脖子,眼神空洞地看着前方。林砚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没有丝毫轻松——虽然抓到了凶手,但那四个逝去的生命,再也回不来了。
“李队长,麻烦你把王浩带回市局审讯,我跟小陈先去他的房间看看,找找有没有作案工具。”林砚说。李队长点点头,带着王浩上了警车。
林砚和小陈走进302房间,房间里很乱,床上扔着几件脏衣服,桌子上放着一个空酒瓶和一包烟。小陈打开衣柜,里面挂着一件黑色的外套,口袋里掉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个地址,都是豫皖苏三省的县城名字——正是四起红衣女尸案发生的地方。
林砚拿起纸条,放进证物袋里,又仔细检查了房间的每个角落。在床底下,他发现了一个红色的连衣裙,上面沾着一些泥土和血迹——经过后续鉴定,这正是第四起红衣女尸案受害者失踪时穿的衣服。
“证据确凿了。”小陈松了口气,看着林砚,“林哥,我们总算没白跑一趟。”
林砚点点头,走到窗户边,看着外面的夜空。月亮挂在天上,洒下清冷的月光,远处的货运站里,还有几辆货车亮着灯,像是在等待着出发的信号。他掏出手机,给苏晓打了个电话:“苏晓,王浩抓到了,证据也找到了,你放心吧。”
电话那头的苏晓笑了笑,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太好了,那你们也早点休息,别太累了。”
挂了电话,林砚靠在墙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半个月来的压力、焦虑,在这一刻终于烟消云散。但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接下来还有审讯、取证、起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在这个没有监控、技术落后的年代,还有很多悬案等着他们去破解,还有很多正义等着他们去守护。
小陈收拾好证物,走到林砚身边:“林哥,我们回去吧?”
林砚点点头,拿起外套,走出了房间。旅馆门口的红灯笼还在风中摇晃,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他知道,只要他们坚持下去,用专业的知识和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为更多的受害者讨回公道,让罪恶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