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指纹仪锁定真凶,沙漠追凶路线初定(1/2)
省厅技术室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昏黄的光线下,林砚的指尖悬在简易指纹比对仪的开关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这台从省厅物证科借来的“半自动指纹比对仪”,是目前省内最先进的设备——没有数字化屏幕,只能通过将现场提取的指纹卡片与数据库卡片重叠投影,靠人眼分辨纹路细节。过去三天,林砚和技术科的老张已经熬了两个通宵,将豫皖苏三省“红衣女尸案”现场提取的17枚残缺指纹,逐一与数据库里3000多名有暴力犯罪前科的货车司机指纹比对,却始终没有匹配结果。
“林队,要不先歇会儿?你眼睛都红了。”老张揉着太阳穴,把一杯凉透的搪瓷缸子推过来,“我刚跟豫省厅联系,他们那边也没新线索,最后一具女尸发现地附近的监控(注:1988年国道旁仅有少数单位门口有简易监控),只拍到一辆模糊的蓝色解放牌货车,连车牌都看不清。”
林砚没接杯子,目光仍锁在投影幕布上——幕布上正显示着第三起案件现场提取的一枚指纹:食指,边缘有一道斜向的裂纹,是长期握方向盘磨出的老茧造成的特征。他突然想起什么,猛地转身从档案柜里抽出一叠卡片:“老张,把去年西北跨省盗窃团伙案的货车司机指纹调出来!之前我们只比对了有暴力前科的,说不定凶手之前犯的是财产类案子!”
老张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对呀!我怎么没想到!”两人手脚麻利地找出那叠标着“1987年西北货车盗窃案”的指纹卡片,一张张塞进比对仪的卡槽。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投影幕布上的指纹换了一张又一张,林砚的心跳却越来越快。当第47张卡片推进去时,他突然按住老张的手:“停!倒回去半格!”
老张赶紧调整旋钮,幕布上瞬间出现两枚重叠的指纹——现场提取的食指指纹,与卡片上“周明”的指纹完全重合:斜向裂纹的位置分毫不差,就连指尖那处因烫伤留下的小缺口,都清晰地对应上了。
“中了!就是他!”老张激动得拍了下桌子,搪瓷缸子晃出半杯水,“我这就查周明的档案!”
林砚却没动,他盯着“周明”两个字,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根据之前的犯罪侧写,凶手应该是35-45岁、长期跑长途、独居、有情感挫折史的货车司机。很快,老张拿着档案跑回来,声音都在发颤:“林队,全对上了!周明,41岁,西北省榆县人,开了解放牌货车跑豫皖苏线十年,三年前离婚,妻子带着孩子改嫁,去年因为偷卸货运公司的布匹被抓,判了六个月缓刑!”
“离婚?”林砚立刻抓住关键信息,“他前妻在哪?有没有联系方式?”
“档案里写着他前妻在榆县县城开了家裁缝铺,还有个固定电话。”老张递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串七位数的号码。林砚抓起桌上的黑色转盘电话,手指快速拨号,电话接通的瞬间,他刻意放轻了语气:“您好,请问是王秀兰女士吗?我是省公安厅的民警,想向您了解一下周明的情况。”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一个带着警惕的女声:“周明?他又犯事了?”
“目前还在调查阶段,”林砚放缓语速,“您最近见过他吗?他有没有跟您提过要去什么地方?”
“上个月他来过一次裁缝铺,”王秀兰的声音带着犹豫,“说要去边境做笔‘大生意’,还问我要不要跟他走,我没理他。他走的时候说……说‘以后再也不用跑这破路线了’,眼神怪吓人的。”
边境?林砚心里一沉,立刻翻开桌上的国道地图:豫皖苏三省的案发地,刚好在周明常跑的“郑州-徐州-合肥”路线上,而从合肥往西,沿312国道走,就能直达西北边境口岸。“他当时开的还是那辆蓝色解放牌货车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