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237章 旧档积尘藏怨火,实验室初显锋芒破父案

第237章 旧档积尘藏怨火,实验室初显锋芒破父案(1/2)

目录

南州市公安局后院的梧桐叶被秋风染成深黄,簌簌落在刑侦大队的窗台上。林砚坐在刚建成的刑侦技术实验室里,指尖划过冰冷的玻璃柜,里面整齐陈列着指纹刷、放大镜、微量物证提取袋——这些在2024年随处可见的基础工具,在1990年的南州,却是他耗费两年心血才推动引进的“宝贝”。

“林队,这是您要的‘85年仓库纵火案’的全部旧档案,足足三大箱,都在这儿了。”年轻警员小王抱着最后一个纸箱走进来,额头上沁着薄汗。箱子落地时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积压了五年的尘埃与谜团,终于重见天日。

林砚深吸一口气,蹲下身打开纸箱。泛黄的纸张散发出霉味,上面的字迹有的已经模糊不清,边角处还留着当年办案人员的指纹印记。五年前,父亲林卫国正是在追查这起仓库纵火案时,不幸遭遇意外牺牲,案件最终因证据不足成为悬案。如今,他接任刑侦大队队长,又有了技术实验室的助力,为父正名、还原真相的时刻,终于到了。

“当年的卷宗记录,仓库是南州纺织厂的原料库,深夜起火,烧毁了价值百万的棉纱,直接导致纺织厂濒临破产。”林砚翻看着卷宗,轻声念出关键信息,“父亲当时判断是人为纵火,现场提取到了疑似助燃剂的残留物,但因为技术有限,无法精准鉴定成分,只能初步推测是汽油。”

“林队,我听说当年这案子影响特别大,纺织厂是咱们南州的支柱企业,好多工人都下了岗。”小王在一旁补充道,“我爸就是其中一个,他总说,要是林叔当年没出事,案子肯定能破。”

林砚心中一紧,父亲的牺牲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更是无数家庭的伤痛。他指尖停留在卷宗里一张现场照片上:烧毁的仓库只剩下断壁残垣,焦黑的横梁摇摇欲坠,地面上散落着灰烬和未燃尽的棉纱,照片边缘还能看到父亲生前勘查时留下的脚印。

“小王,把当年提取的残留物样本取过来,还有实验室的气相色谱仪,咱们现在就做成分分析。”林砚站起身,眼神坚定。这台气相色谱仪是他去年从省厅争取到的“宝贝疙瘩”,也是南州第一个能精准检测微量化学物质成分的设备,今天,它将成为破解悬案的关键。

样本被小心翼翼地放进仪器,林砚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实验室里只剩下仪器运行的嗡嗡声。小王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他知道这起案子对林队的意义。

“出来了!”林砚猛地攥紧拳头,屏幕上的成分图谱清晰显示,残留物中除了汽油,还含有微量的“松节油”。这一发现与当年的初步判断截然不同,也让案件有了新的突破口。

“松节油?这东西在80年代可不常见,一般是油漆厂或者木材加工厂才会用。”小王疑惑地说道。

林砚点点头,脑海中迅速梳理着当年的线索:“纺织厂的原料库平时看管严密,外人很难进入。当年的嫌疑人名单里,有一个叫张富贵的,他是纺织厂的仓库管理员,案发后就辞职了,后来不知所踪。”

“我马上查张富贵的下落!”小王立刻转身要走。

“等等。”林砚叫住他,“先查当年南州有哪些油漆厂和木材加工厂,张富贵很可能和这些地方有关联。另外,调取纺织厂当年的财务报表,我怀疑这起纵火案背后,可能涉及商业竞争。”

接下来的三天,林砚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调查中。他们走访了南州所有的油漆厂和木材加工厂,终于在城郊一家废弃的油漆厂查到,张富贵在案发后曾在这里当过临时工,主要负责调配油漆,而松节油正是他日常接触的原料之一。

“林队,有重大发现!”苏晓拿着一份财务报表走进实验室,脸上带着兴奋,“纺织厂案发前半年,竞争对手‘红星纺织厂’的老板赵天成,曾多次秘密接触张富贵,两人之间有大额资金往来。”

林砚接过报表,上面的转账记录清晰可见。赵天成的名字他并不陌生,此人在南州商界颇有手段,这些年红星纺织厂发展迅速,早已取代了当年的南州纺织厂,成为行业龙头。

“看来,这起纵火案根本不是简单的报复,而是赵天成为了垄断市场,买通张富贵放的火!”林砚的眼神变得冰冷,“父亲当年肯定是查到了这层关系,才被他们灭口的。”

“那现在怎么办?张富贵已经失踪五年了,赵天成现在势力这么大,咱们没有直接证据啊。”小王有些担忧。

林砚没有说话,目光再次投向那台气相色谱仪。突然,他想到了什么,立刻翻出当年的现场勘查记录:“父亲当年在仓库的墙角,发现了一块疑似凶手留下的衣角碎片,因为被火烧得面目全非,一直没有鉴定价值。”

他快步走到证据柜前,找出那个密封的塑料袋。里面是一块焦黑的布料碎片,边缘还粘着少许灰烬。林砚将碎片放进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着上面的纤维结构。

“苏晓,你看这里。”林砚指着显微镜,“这块布料的纤维成分很特殊,含有羊毛和涤纶的混纺,而且织法很特别,不是普通的民用布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