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321章 实操演练:小案里的技术妙用

第321章 实操演练:小案里的技术妙用(1/1)

目录

1990年冬的南州,寒风卷着碎雪打在刑侦技术实验室的玻璃窗上,室内却暖意融融。林砚看着警员们分组围在模拟现场旁,手里攥着改良后的勘查工具,眼底满是期待——这是他推动基层刑侦技术推广后的第一次实操课,能不能打破老警员“经验至上”的固有认知,就看这一次了。

“老王,先别急着碰鸡窝,按手册第一步来,先划定勘查范围。”林砚走到“家禽丢失案”模拟现场旁,看着老王伸手要碰鸡窝门口的毛发,连忙出声提醒。老王手一顿,回头看了眼手里的手册,又看了看地上用粉笔勾勒的勘查区域,有些不自在地收回手:“这划定范围还要用粉笔描,过去我们直接蹲地上看就行,哪这么多讲究?”

“讲究点才能不破坏痕迹。”林砚蹲下身,指着鸡窝门口的泥土,“你看这处泥土有点湿润,要是直接踩进去,不仅会破坏可能存在的脚印,还会把毛发、纤维这些微量物证蹭掉。先划定范围,从外围往中心勘查,才能把所有线索都找全。”

说着,林砚拿起一把小铲子,轻轻刮取鸡窝旁的泥土样本,装进标注好“1号”的物证袋里:“这泥土里可能混着嫌疑人的鞋印痕迹,回去后用实验室的仪器分析泥土成分,说不定能找到嫌疑人常去的地方——就像上次破仓库纵火案时,我们靠砖块缝隙里的泥土,锁定了嫌疑人经常出入的砖厂。”

老王听得认真,也学着林砚的样子,拿起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取样,嘴里嘟囔着:“没想到这破泥土里还藏着这么多门道,过去真是白干了这么多年。”旁边的年轻警员小李忍不住笑:“王哥,林队这方法可比我们瞎转悠管用多了,上次我查自行车盗窃案,要是早会这手,也不用蹲守一周了。”

另一边,“邻里打架案”模拟现场旁,苏晓正带着两名警员演示指纹提取。只见她拿起改良后的指纹粉盒,对着桌椅上的抓痕轻轻撒上一层淡蓝色的粉末,再用细软的毛刷顺着纹路扫动,原本看不见的指纹瞬间清晰地显现出来。

“这指纹也太清楚了!”一名警员瞪大了眼睛,“上次我处理打架案,双方都说是对方先动手,桌椅上明明有抓痕,就是找不到证据,要是当时能提取到指纹,就能确定谁先碰的桌椅了。”

苏晓笑着点头:“这改良后的指纹粉比过去的好用多了,不仅附着力强,还不容易破坏痕迹。你们看,这枚指纹的纹路很清晰,尤其是指腹的斗形纹,回去后和当事人的指纹比对,就能知道是谁留下的,再也不用靠双方互相扯皮了。”

就在这时,“供销社被盗案”模拟现场传来一阵惊呼。林砚和苏晓连忙走过去,只见赵伟正拿着载玻片,对着阳光观察上面的纤维碎屑:“林队,苏姐,你们看!这根纤维是深蓝色的,和供销社柜台后面的麻袋纤维不一样,肯定是嫌疑人身上掉下来的!”

林砚接过载玻片,用放大镜仔细一看,果然,那根深蓝色纤维质地粗糙,和麻袋的棉纤维截然不同:“没错,这很可能是嫌疑人衣物上的纤维。过去我们查这类盗窃案,只会看门窗有没有被撬的痕迹,却忽略了这些细小的纤维。只要我们把这根纤维带回实验室,和辖区内有盗窃前科人员的衣物纤维样本比对,就能缩小排查范围。”

赵伟兴奋地把纤维装进物证袋:“上次我查张大妈家银镯子被盗案,就是在窗台缝隙里找到了一根黑色纤维,后来比对了周边有前科人员的档案,当天就抓到了嫌疑人。这微量物证提取技术,真是帮了大忙了!”

众人围着模拟现场实操了一上午,原本对“新技术”心存顾虑的老警员们,此刻都没了抵触情绪,反而围着林砚和苏晓问个不停。老王拿着手册,指着“纤维分类”那一页:“林队,这不同的纤维怎么区分啊?要是把嫌疑人的纤维和麻袋纤维弄混了,那不就白忙活了?”

林砚耐心解释:“区分纤维主要看质地和颜色,比如棉纤维比较柔软,颜色偏浅;化纤纤维质地较硬,颜色鲜艳。我们实验室里有专门的仪器,能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的横截面,一眼就能区分出来。等下次你们所里有案子,随时可以带样本过来,我教你们怎么用仪器。”

苏晓也补充道:“不仅是纤维,指纹、泥土这些物证,实验室都能帮忙检测。过去我们靠经验办案,难免会出错,现在有了这些技术,就能让证据说话,既不会冤枉好人,也不会放过坏人。”

中午时分,实操课结束了。警员们拿着手册和自己提取的物证样本,一个个意犹未尽。老王走到林砚面前,挠着头笑:“林队,今天这课没白上,我算是明白这新技术的好处了。以后我们所里再有案子,可得多麻烦你和苏法医指导指导。”

“没问题!”林砚笑着点头,“以后每周我们都会组织一次实操课,你们有任何问题,随时都能来问。而且市局已经决定,给每个派出所都配备一套简易的勘查工具,再培训几名专职的勘查员,以后基层办案再也不用只靠经验了。”

警员们听了,都兴奋地欢呼起来。小李激动地说:“太好了!有了这些工具和技术,我们以后办案就更有底气了,也能早点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看着警员们热情高涨的样子,林砚心里满是欣慰。他转头看向苏晓,苏晓也正看着他,眼里满是笑意。从1985年穿越过来,从一个被老刑警质疑的见习生,到如今推动基层刑侦技术升级的刑侦大队队长,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用现代刑侦技术,守护好这座城市的安宁。

就在这时,林砚的对讲机突然响了起来,里面传来值班警员的声音:“林队,林队!城东派出所报来一起案件,辖区内一家粮店被盗,丢失了两百多斤粮食,请求支援!”

林砚立刻收起对讲机,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严肃:“同志们,实战的机会来了!老王,小李,你们跟我去现场,用今天学到的技术勘查;苏晓,赵伟,你们回实验室准备,等我们提取到物证,立刻进行检测!”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纷纷拿起勘查工具,朝着门外跑去。寒风依旧凛冽,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坚定的神情——有了新的刑侦技术,他们有信心快速破获这起粮店盗窃案,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

警车呼啸着驶出市局大院,朝着城东的方向疾驰而去。林砚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暗暗想着:未来,他还要继续推广现代刑侦技术,让更多的基层警员掌握这些方法,让正义不再迟到,让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安宁与祥和。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