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城西仓库:无名男尸的身份谜(1/2)
1990年腊月的风,裹着碎雪刮过南州城西,仓库区的铁皮屋顶被吹得呜呜作响。林砚带着苏晓、赵伟赶到时,城西派出所的警员已在仓库外围拉起警戒线,几个穿着厚棉袄的工人缩着脖子站在一旁,脸色泛白。
“林队,”派出所所长迎上来,声音透着寒意,“上午十点,仓库管理员巡查时发现的尸体,就在最里面那间废弃仓库里,现场没找到任何身份证明,我们不敢乱动,等着你们来勘查。”
林砚点点头,裹紧警服外套,跟着所长往仓库深处走。废弃仓库连成一片,大多空置着,地面散落着破旧的木箱和废弃零件,积了厚厚的灰尘,脚踩上去留下清晰的脚印。最里面的仓库门虚掩着,一股混杂着霉味和腐臭的气息从门缝里飘出,让人忍不住皱眉。
苏晓从勘查箱里拿出口罩和手套分发下去,“大家戴好防护,尸体可能已经腐败,避免破坏现场痕迹。”说完,她率先推开门,强光手电的光束瞬间照亮仓库内部——仓库中央的水泥地上,蜷缩着一具男性尸体,身上盖着一块破旧的帆布,帆布边缘渗出深色的污渍,早已凝固发黑。
林砚示意众人在门口等候,自己和苏晓缓步走进仓库。他用手电仔细扫视四周:仓库墙面斑驳,布满裂缝,窗户玻璃早已破碎,寒风从缝隙里灌进来;地面除了尸体周围,没有明显的打斗痕迹,只有几道浅浅的拖拽痕,从仓库门口延伸到尸体旁。
“先确认尸体状态。”苏晓蹲下身,小心掀开帆布。尸体穿着单薄的灰色工装裤和蓝色旧衬衫,衣物破旧且沾满灰尘,面部肿胀变形,五官难以辨认,尸体周围的地面有少量暗红色血迹,已干涸结痂。“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48小时以上,也就是前天晚上左右,具体得回去做尸检。”苏晓检查着尸体的伤口,“颈部有明显的勒痕,宽度约一厘米,边缘整齐,应该是被细绳类物品勒死的;身上没有其他明显外伤,大概率是窒息死亡后被拖到这里的。”
林砚蹲在拖拽痕旁,用手电照着地面:“拖拽痕很规整,凶手力气不小,而且应该是单独作案——如果有同伙,更可能直接抬着尸体,不会留下这么长的拖拽痕。”他顺着拖拽痕走到仓库门口,在门框边缘发现了一点细微的纤维,“苏晓,这里有纤维,提取一下,看看和尸体衣物的纤维是否一致。”
赵伟这时带着两名警员在仓库外围勘查,很快有了发现:“林队,仓库后面的墙角下,发现了一个被丢弃的烟蒂,还有几个模糊的脚印,像是胶鞋留下的。”
林砚立刻赶过去,只见墙角下的雪地上,果然有一枚烟蒂和一串浅淡的胶鞋印。烟蒂还很新,滤嘴上有淡淡的唇印,显然丢弃时间不长;胶鞋印的纹路清晰,尺码约42码,朝着仓库后方的小巷延伸。“把烟蒂和脚印石膏固定,烟蒂送去实验室做唾液检测。”林砚吩咐道,“另外,排查仓库周边的监控——虽然这一片监控少,但路口的几个老旧监控说不定能拍到可疑人员。”
回到仓库内,苏晓已经提取完纤维和血迹样本,“林队,尸体身上没有任何证件,口袋里只有几枚零散的硬币,没有能证明身份的东西。不过我在他的衬衫领口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徽章,上面刻着‘南州机床厂’的字样,可能是工厂的厂徽。”
“南州机床厂?”林砚眼前一亮,“机床厂去年年底刚破产,不少工人下岗后没了踪迹,说不定死者是机床厂的下岗工人。赵伟,你立刻去查机床厂的下岗职工名单,重点排查48小时内失联、且身高体型与尸体大致相符的人。”
安排好各项工作,林砚带着众人回到刑侦大队。刚进办公室,李建国就迎了上来:“怎么样,现场有线索吗?城西仓库那片乱得很,经常有流浪汉出没,不会是流浪汉之间起冲突杀人吧?”
“目前还不能确定,”林砚递给他一份初步勘查报告,“尸体身上有机床厂的厂徽,大概率是下岗工人;凶手是勒死后抛尸,现场没有打斗痕迹,可能是熟人作案,或者凶手趁死者不备下手。现在正在查机床厂的下岗名单,还有烟蒂的唾液检测和纤维比对。”
没过多久,赵伟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叠资料:“林队,机床厂的下岗职工名单查完了,符合条件的有五个人,其中一个叫陈大海的,45岁,身高一米七五左右,体型偏瘦,下岗后靠打零工为生,住在机床厂附近的棚户区,已经两天没人见过他了,他的邻居说,前天早上还看到他出门找工作,之后就没回来过。”
“陈大海?”林砚接过资料,看着上面的照片,照片里的男人面容憔悴,但眉眼间的轮廓和尸体有几分相似,“有没有他的家属联系方式?立刻联系他的家人,让他们来辨认尸体。”
下午三点,陈大海的妻子王秀兰赶到刑侦大队。看到尸体时,王秀兰瞬间崩溃,哭着确认死者就是陈大海:“警察同志,我家大海怎么会被杀啊!他为人老实,从来没跟人结过仇,就是下岗后压力大,偶尔去赌场碰碰运气,也没欠多少钱啊!”
“赌场?”林砚抓住关键信息,“他经常去哪个赌场?最近有没有跟人发生过争执?或者有没有欠谁的钱?”
王秀兰抹着眼泪,抽噎着说:“他常去城郊的一个地下赌场,就在废弃的砖窑厂里。前几天他回来跟我说,欠了赌场老板张彪五百块钱,张彪催着他还钱,还威胁说要是不还,就打断他的腿。我劝他别去赌了,他说想赢点钱还上,没想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