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夜访文康,各取所需(1/2)
破败的小院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寂静得只能听到彼此压抑的呼吸声。王五带回的消息既带来了希望,也增添了变数。
苏家商队明日辰时初刻从南门出发,共计大小车辆二十余乘,护卫、伙计、脚夫加起来近百人。带队的三少爷苏文康,确是苏家旁支,因其父早逝,在家族中不甚得志,平日颇有些怀才不遇的怨气,喜好结交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尤爱附庸风雅,收藏古籍字画。此次带队南下泉州,对他而言是个难得的表现机会,故而颇为重视。
“苏文康……不得志,好风雅,重此次机会。”楚骁在黑暗中咀嚼着这些信息,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这是个有欲望、有弱点,也可能有合作空间的人。”
“将军是想直接与他摊牌?”沈燕有些迟疑,“风险是否太大?若他转头将我们卖给陆家或韩昀,岂不……”
“直接摊牌是下策。”楚骁摇头,“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主动’帮助我们,并且觉得这笔交易对他有利无害,甚至大有裨益。”
他沉吟片刻,对王五吩咐道:“你再去一趟,务必在天亮前,弄清楚苏文康今晚确切的下榻处,以及他明早出发前可能会在何处用早饭。还有,找机会看看他随行携带的行李中,是否有特别珍视的书籍或画轴。”
王五领命,再次消失在夜色中。
楚骁则转向沈燕:“燕儿,我们需要准备一份能让苏文康动心的‘见面礼’。”他顿了顿,“我记得,你擅长临摹古籍笔迹?”
沈燕点头:“略通一二,将军需要我仿制何物?”
“不必仿制,只需在一张空白信笺上,用类似古籍的隶书,工整地抄录一段话。”楚骁眼中精光一闪,“就抄《孙子兵法》‘用间篇’中的几句:‘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落款处,用一枚闲章,刻‘隐泉山人’四字即可。”
沈燕虽不解其深意,但见楚骁成竹在胸,便不再多问,立刻借着微弱的月光,取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纸砚,凝神屏息,开始书写。她功底深厚,不多时,一段古朴雅致的隶书便跃然纸上,墨迹未干,更添几分古意。楚骁又让她取出一块普通玉石,用随身小刀飞快地刻下“隐泉山人”四字,蘸了印泥,盖在落款处。
一切准备就绪,天色已蒙蒙亮。王五也恰好返回,带来了确切消息:苏文康并未住在苏家大宅,而是住在城南离货栈不远的一处别院里,明早出发前,他习惯在别院附近的“清风楼”用早点。
“好!”楚骁精神一振,“就是现在!王五带路,我们去‘拜访’一下这位苏三少爷。”
此时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也是人们睡得最沉的时候。楚骁、沈燕在王五的引领下,避开巡夜的更夫和兵丁,悄无声息地来到了苏文康下榻的别院后墙。别院不算大,守卫也远不如陆府森严,只有两个门房在打盹。
王五如同壁虎般攀上墙头,观察片刻后,向下打了个安全的手势。楚骁和沈燕也利落地翻墙而入,根据王五事先摸清的路线,直扑主卧室。
卧室外间有个小书房,烛火早已熄灭,借着透窗的微光,可见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桌上摊着些账本和信笺,显是苏文康睡前还在处理事务。楚骁目光扫过,迅速锁定了一个放在多宝格上的紫檀木画匣。
他轻轻打开画匣,里面是一幅卷轴。展开一看,是一幅仿倪瓒笔意的山水,画功尚可,但绝非名家真迹,上面却有苏文康大量的题跋和收藏印,显是其心爱之物。
楚骁微微一笑,将沈燕写好的那张信笺,小心地夹入了这幅画轴的卷首内侧,既不显眼,又很容易被发现。做完这一切,他将画轴恢复原样,放回匣中。
然后,他并未离开,反而大马金刀地坐在了书房的主位上,示意沈燕和王五隐入帷幕后的阴影中。他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等待着黎明到来。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卧房内传来窸窣的起床声。紧接着,房门被推开,披着外袍、睡眼惺忪的苏文康打着哈欠走了出来,准备到书房洗漱更衣。
当他走到书房门口,猛地看到黑暗中端坐着一个人影时,吓得魂飞魄散,哈欠硬生生憋了回去,差点惊叫出声。
“苏三少爷,早。”楚骁的声音平静地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
“你……你是何人?!怎会在此?!”苏文康惊骇后退,手忙脚乱地想找东西防身,声音颤抖。
“鄙人萧远,特来与三少爷谈一笔生意。”楚骁不慌不忙地说道,甚至拿起桌上的火折子,点亮了书桌上的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他平静而深邃的面容,也照亮了苏文康惊恐未定的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