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扬帆起航,关中铸甲(2/2)
这时,胡彪也兴冲冲地跑来:“军师,西州那边又送来了一批上好的河西骏马,还有几个懂得养马、驯马的老师傅!咱们的骑兵又能扩充了。”
好消息接踵而至,让笼罩在玉门关上空的阴霾似乎都消散了几分。徐穆深知,这一切都得益于主公在岭南站稳脚跟,吸引了朝廷主要火力,以及西州不遗余力的支持。
他回到军师府,再次审视着地图。主公在信中提到可能面临分化瓦解的风险,这让他警惕。他提笔给楚骁回信,除了告知关内情况,还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一,进一步强化联盟内部的共同利益,例如建立统一的功勋授田制度,让所有部落战士都能从联盟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其二,加强思想上的凝聚,可以借助俚人共同的祖灵信仰,塑造“保卫山林、抵御外侮”的联盟精神;其三,对内部可能存在的动摇分子,要恩威并施,提前甄别,早做防范。
同时,他也加紧了与西州的联系,希望能通过西州的商路,为岭南也输送一些急需的物资,尤其是……优质的铁料和火药原料。
南北呼应,唇齿相依。徐穆深知,玉门关与岭南,任何一方倒下,另一方都将独木难支。
楚骁仔细阅读着徐穆的回信,深以为然。徐穆的建议与他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立刻召集联盟核心成员,宣布了一系列新的举措:
设立“功勋田”,凡在作战、建设中有功者,无论出身哪个部落,皆可按功绩授予龙潜谷周边新开垦的良田;
建立“讲武堂”,由楚骁、岩鹰、王五等宿将轮流授课,不仅传授战斗技巧,更宣讲联盟宗旨,强化集体认同;
组建“巡察使”,由各部落德高望重之人组成,巡视各部,调解纠纷,核查功过,确保联盟政令畅通。
这些制度化的建设,旨在将松散的部落联盟,逐步导向一个更具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军政实体。
就在楚骁全力巩固内部之时,靖海营的“乘风”号快船,带回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他们在试探性前往流求的途中,于南海某岛屿附近,救起了一艘遭遇风浪破损的商船。船上的人员自称来自“吕宋”(菲律宾),并且透露了一个重要情报:盘踞在交趾一带的海蛇帮残部,正在与一支来自“西洋”(可能指印度或阿拉伯地区)的商人团体接触,似乎意图购买一种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新式火炮。
西洋火炮。
这个消息让楚骁的心猛地一沉。若海蛇帮真获得了这种利器,对于主要依靠地形和灵活战术的联盟而言,将是致命的威胁。
海上的风波,似乎比陆上的战火更加诡谲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