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刻不容缓(2/2)
“回家”两个字,让赵雅枝心头再次一暖。
她坐直身体,整理了一下微乱的衣裙和发丝,重新发动了汽车。
……,,
中环,置地广场顶层办公室。
置地大班亨利·凯瑟克指尖夹着雪茄,看向对面坐着的汇丰大班沈弼,
“Sandy,你没有搞错吧,那个年轻人不只盯上了怡和的愉景湾地块,还想买下金门大厦?”
“他现在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大导演,两部电影五百万美元的投资,创下回报率超200%的奇迹。”
沈弼笑道,随后不忘调侃:“我不相信你们没有不后悔投资华影公司的股票。”
亨利·凯瑟克深吸了一口雪茄,
“我承认,那个年轻人拍电影确实是台印钞机。”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英资大班惯有的傲慢和挑剔,“但与其把十亿港币押在外人身上,汇丰为什么不把这笔钱先借给我们置地渡过现在的难关?”
“置地现在的债务问题非常严重,再不加快出售资产套现,整个集团迟早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绝境。到时候,你们连欠汇丰的利息都无力偿还。”沈弼语气冷硬如铁。
亨利·凯瑟克沉吟了一会,“他们手上的巨额现金流,倒是……置地眼下急需的关键。”
他顿了顿,仿佛下定了决心:“那么爵士,你是否愿意……帮我引荐一下?”
置地需要抛售资产套现,多一个买家,便多一个人抬价。
……
燕京西土城,华影集团。
老书记戴着一副老花镜,仔细阅读着手中港岛发过来的电报。
这份报告详细汇报了张华在港岛近期的商业活动,特别是其准备的收购计划。
当看到“计划借贷资金两亿美元,用于收购包括金门大厦在内的核心物业及土地资产”这一行字时,老书记握着报告的手微微一顿。
他下意识地摘下了老花镜,揉了揉眉心,仿佛需要缓解一下这串数字带来的冲击。
“两……两亿美元?”
老书记低声自语,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这个数字,对于八十年代初期的内地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
它可能相当于一个大型省份全年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能建设数不清的工厂、道路和基础设施。
一旁的徐晓芸见状,连忙解释道:
“张华同志认为现在港岛资产正处于低洼,企业借贷代收购可以加快发展。我们要是完成收购,可以进入港岛的地产市场,建立起东南亚发行渠道。”
她小声继续提醒道:“按照国际的标准,公司负债率40%处于安全线。”
“这种事哪能想一出是一出?必须提前上报!”
老书记沉声道,语气里满是埋怨。
虽然上面给了华影自负盈亏的经营,公司在外汇使用上放开口子,
但两亿美元的借贷收购,这肯定是要上报中央审批啊!
徐晓芸听着心里不是滋味,忍不住开口打抱不平:
“陈书记,张华同志的上市计划里其实提过这事,只是没展开细说。”
她心里明镜似的,集团如今的家底。
几乎都是张老师一手挣回来的,他怎么支配这笔钱,本就该有这份自主权。
而且报告里面已经讲明案例及收购的意义,让她觉得张华应该为集团的发展操碎了心。
老书记沉思片刻,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
“等他回来,我看这电影也别拍了!就给我老老实实待在集团,专心致志搞他的公司经营,搞他的资本运作!省得一天到晚在外面,尽搞这些让人心惊肉跳的大动作!”
老书记发完火,深吸一口气,
“徐晓芸同志,你抓紧协调各部门的同事,把这份电报原文,连同我们掌握的关于在港资产和借贷计划的初步评估,整理成一份报告,紧急上报!”
说完,老书记还不放心催促道:
“要快!刻不容缓!”
“是,陈书记!我马上去办!”
看着徐晓芸匆匆离去的背影,老书记缓缓坐回椅子上。
年轻同志有股冲劲是好事,他心里清楚,实在怪不着他。
可话又说回来,国内的这些制度、这些条条框框,他更没法去怨怼。
规矩在那儿,终究是为了行得更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