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银膜覆垄与金弓定势(1/2)
第十七章银膜覆垄与金弓定势
八月底,燊燊盆地的暑气渐消,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蒸腾的湿润与草木蓄势待发的沉静。
农场的心脏地带,一场关乎甜蜜未来的精密战役——50亩高标准草莓定植——进入白热化。
起垄终章,滴管入阵:
经过深度旋耕与基肥重施的50亩草莓试验田,垄体饱满、土壤细碎如绵。
耿炎团队驾驶着特制的铺设机械,在每条双行高垄的正中央,精准埋入两条黑色滴灌带。水流通道如同大地的毛细血管,直抵未来草莓根系的命脉。
银黑地膜登场:紧随其后,大型覆膜机隆隆开动。
特制的银黑双色地膜(幅宽匹配垄面+垄沟)被缓缓展开、绷紧、覆土压实。黑色面向下,紧密贴合土壤,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有效抑制杂草萌发,同时吸收光热,提升地温,促进根系早期生长。
银色面朝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强烈反射的光线不仅能驱避蚜虫、蓟马等趋性害虫,更能有效降低垄面近地温度,减少夏季高温灼伤风险。
垄沟全覆盖:不仅垄面,银黑双色地膜也同步覆盖了垄沟底部。
这一举措至关重要:最大限度减少土壤裸露蒸发,降低田间整体湿度,从源头上破坏灰霉病、白粉病等高湿病害的滋生环境,为草莓健康生长筑起物理防线。放眼望去,50亩试验田银黑交织,线条笔直,整齐划一,如同覆盖着未来战甲的精密阵地。
金弓定势,人机协奏:
栽苗攻坚,巧解“弓背”难题:
草莓壮苗(隋珠、红颜、章姬)准时送达。数十万株茎粗根壮、花芽饱满的特级苗,带着蹲苗淬炼后的坚韧。
机械局限显现:
耿炎团队尝试了多种自动移栽机。然而,草莓定植的核心要求——“弓背(花序抽生方向)必须朝向垄沟外侧”——成为横亘在纯机械化面前的难题。
机器难以精确识别每株苗微小的弓背方向,更无法保证栽植角度完全一致。
强行栽错方向,将导致花序伸向垄内,易被叶片遮挡、接触地膜引发灼伤或沾水腐烂,大幅增加后期管理难度和病害风险。
人机协同破局:面对现实,林燊燊果断决策:“人机协作,精准定位!”方案如下:
机械开穴:使用改造后的移栽机,仅在覆好膜的垄面上精准打出深度、间距统一(15-18)的定植穴,并同步完成穴内少量定根水的滴灌。
人工精栽:五百名经过紧急强化培训(重点识别弓背方向)的工人(含大量退役军人)紧随其后。每人手持一株壮苗,手动调整方向,确保其弓背(未来花序抽生点)精准朝向垄沟外侧,然后稳稳植入穴中,轻压周围基质,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不悬空、不窝根。浅不露根,深不埋心。动作迅速而精准,如同为大地嵌入一枚枚指向丰收的箭头。
现场督战:青禾穿梭于田间,手持扩音器不断强调要点:“弓背朝外!深浅适中!根土密接!”耿炎则指挥机械组随时调整开穴参数。林燊燊亲临一线,目光扫过每一垄,确保标准贯彻。阳光下,人工作业的汗水与机械的轰鸣交织,构成一幅充满力量感的现代农耕图景。
假植苗圃,分类蓄能:
育苗工坊并未因大田定植而停歇。大量未及定植的匍匐茎苗(包括隋珠、红颜、章姬及其他品种),在青禾团队的安排下,按品种、苗龄、健壮度严格分类,移入更大的营养钵(12-15口径)进行集中假植培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