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金穗新芽与法绳南指(1/2)
正月十八(十六开工,林燊燊觉得不好,元宵夜玩得嗨,十六哪能起得来?而且十六开工,员工最迟元宵要走,节都过不好)的燊燊盆地,空气中弥漫着翻耕泥土特有的微腥与湿润。
恒温系统忠实地维持着宜人的18度,仿佛严冬从未降临。
青龙码头却比年节时更显喧嚣——巨大的龙门吊吞吐着集装箱,印着“燊燊物流”旗帜的驳船排成长龙,汽笛声低沉悠长。
通往核心区的道路上,十几辆崭新的大巴车排成纵队,车窗内贴着一张张年轻而略带紧张与好奇的脸庞。农场第一次万人级招聘的新血,正源源不断注入这片曾经被标注为“死地”的沃土。
神农主控中心巨大的环形屏幕上,绿蓝两色数据流如同奔涌的江河。
【年后复工·核心数据锚点】
【新员工入职:+6217人(累计员工数:11,359)】
【土壤改良推进:新增盐碱地改造面积:亩(累计:113,6539亩)】
【红悦草莓温室:第二茬果膨大期,日均出货量:142吨(铁路专线占比67%)】
【炎蜜桑园:春梢萌动,新叶监测覆盖率:100%】
【晴湖水族:春季配额捕捞启动,鳜鱼幼苗投放完成】
屏幕下方,一行加粗闪烁的金色信息格外醒目:
【南云省农业考察团(团长:苏正涛)行程确认:3月6日抵埗。随行:省农科院专家x3,国土厅x2,交通厅x1。】
赤红炎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反射着流动的数据:“林董,新员工培训体系已启动,按‘技能+忠诚度’双轨分流。苏正涛首长刚调任南云省,就来我们农场考察,这趟…是探路还是取经?南云省,四山二水一分田,三成是荒又盐,不少盐碱地很难啃,荒漠滩涂也不少。”
林燊燊站在巨幕前,目光扫过代表新开垦区域的绿色光斑:“南云缺的不是地,是让荒地死地里也能长出金穗的法子。”
他指尖在虚空中一划,调出南云省的地形地貌和农业基础数据投影,“我们这套‘死地复耕’的组合拳——精准滴灌压盐碱、微生物菌群重构、水旱轮作养地力——核心是‘因地制宜’和‘系统韧性’。南云的山地、荒地,荒滩,碎片化耕地、特殊气候…正好是块试金石。”
“试金石?”耿炎刚从码头检修完“玄武-7”回来,工具箱还拎在手上,“林董,咱这套家伙什儿金贵着呢!光是那滴灌系统的纳米级过滤芯,一根就够南云一个村种三年苞谷的!他们学得起?”
“不是照搬设备,是输出规则和内核。”林燊燊转向赤红炎,“考察团接待方案,核心就一条:透明。土壤改良实验室、滴灌中控室、‘神农’决策系统后台…全部开放。重点展示‘投入产出比模型’和‘生态链自循环设计’。让他们看到,金穗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用科技铧犁和法律准绳,一下下从死地缝里刨出来的。”
“明白!”赤红炎镜片寒光一闪,“‘法绳系金穗’的实体教案,就摆在他们眼前!”
京城,苏家。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光洁的柚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荣璨璨端着一套骨瓷茶具,轻轻放在苏晴面前的小几上。茶汤清亮,是上好的明前龙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