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沙土成金(1/2)
燊燊西线试验区的风,第一次裹挟着湿润的腐殖质气味。全息沙盘上,代表“沙膜技术”覆盖区的灰黄板块正被汹涌的绿色数据流浸染:
【沙变土核心指标】
ph值:8.1→7.3(持续下降!)
有机质含量:0.1%→0.8%(目标:1.5%!)
微生物活性(Atp值):<5RLU→1,520RLU!(良性爆发!)
巨幕中央,三组对比影像如同无声的宣言:
原始沙丘:镜头推近,沙粒松散如流水,一阵微风便卷起沙尘,地表滚烫反射阳光(红外测温:62c)。
草方格区:网格内沙粒被束缚,但网格线间的修复带仍显贫瘠。一株梭梭在网格节点顽强生长,根部沙土干燥。
沙膜覆盖区:淡褐色的硬化沙壳表面覆盖着乳白色蜂窝状pLA网格。网格孔洞中,改良沙米已形成致密的浅绿色“绒毯”(覆盖度:65%!)。一株沙拐枣幼苗的网状须根穿透网格,深深扎入下方团粒化的沙土层。根部传感器显示:【土壤湿度:18%(稳定)】、【根际微生物群落:丰富】!
“骨头(团粒结构)成了!肉(微生物)长了!血(水)稳了!”青禾的声音带着颤抖的狂喜,AR影像聚焦一团沙粒放大千倍——原本光滑的石英颗粒表面,此刻附着着密密麻麻的菌丝和微小有机质团块,如同微缩的肥沃黑土!
赤红炎的金丝眼镜倒映着成本核算屏的最终定格:【总投入:¥13.72亿(超预算1.5%)】。他手指划过代表后续维护成本的、几乎平直的绿色曲线:“瓜尔胶-pLA-水凝胶的‘铁三角’把后续水肥成本砍了70%!这钱,烧出了个能自己喘气的沙造绿洲!”
战略室的门被猛地撞开。耿炎没带工具,手里却宝贝似的捧着一块刚切下来的、巴掌大的“沙膜”样本。
样本像块夹心饼干:表面是柔韧的pLA网格,中层是浅褐色硬化的沙土层,最下方还能看到残留的水凝胶膨胀痕迹。他“哐当”一声将样本拍在沙盘边缘:“看看!这‘三明治’!比老家的黄泥巴还结实!老子拿液压钳都掰不开!”
苏晴的身影紧跟着闪进来,她今天没拿直播设备,只拎着个小巧的恒温箱。箱盖打开,里面不是仪器,是几块用透明密封盒装着的、颜色深浅不一的土壤样本。她拿起一块来自沙膜区的深褐色样本,又拿起一块来自原始沙丘的灰黄沙样,将它们并排举到林燊燊面前。
“老爷子让送来的‘土特产’,”她杏眼里闪着狡黠的光,“他说啊……”她故意清了清嗓子,模仿着苍老而威严的腔调,“‘让那小子闻闻,祖宗地里的老黄泥,和他这沙子里造出来的新肉,哪个更香?’”她话音未落,自己先绷不住笑了场。
林燊燊没接样本盒,只是垂眸看着。
沙膜区的样本,颜色深沉,质地紧实,甚至能看到细微的植物根须残迹。原始沙样,松散、灰败,毫无生气。生机燎原界深处,元初湖那磅礴的生命力在无声流转,似乎只要一丝感应,便能透析出这两份样本最本质的差异。但他只是伸出手指,隔着密封盒,轻轻点了点那份深褐色的“新肉”。
“香的,是活的菌。”他声音低沉。
“菌?老爷子才不管菌不菌!”苏晴把样本盒塞进他手里,塑料盒壁冰凉,“他让我带话:‘沙造的肉也是肉!能长庄稼的,就是好地!’京里那帮搞‘沙产业’的老学究,眼珠子都快掉你这份‘新肉’上了!让你准备材料,下个月去部里‘割肉’——分享技术换政策!”她眨眨眼,“当然,核心‘胶水’配方,咱得捂着。”
就在这时——
“滴!滴!滴——!”
刺耳的警报突然撕裂了胜利的气氛!沙盘西部边缘,一片刚完成沙膜覆盖三天的新区(标记:【b-07】),代表植物生命信号的绿色光点正成片熄灭!环境传感器数据流飙红:
【地表温度异常】:48c→62c(持续上升!)
【土壤湿度】:18%→3%(暴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