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修真之多宝葫芦 > 第434章 静慈师太

第434章 静慈师太(1/2)

目录

静慈师太目光温和地落在韩厉身上,那目光看似平静无波,却仿佛能穿透表象,直指本源。

她身为元婴中期修士,又是千塔林寺长老,一生见过无数佛门俊杰,眼光何等毒辣。

初看韩厉,气息沉静如水,修为似乎只在金丹中期,并无太多出奇之处。

但当她凝神细观,尤其是韩厉回礼时,那自然而然流露出的一丝气韵,却让她的心神猛地一震!

她首先感受到的,是韩厉体内那尊佛国金佛所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浩瀚愿力波动!

那愿力远超她所见过的任何同阶修士,甚至比许多专修愿力之道的元婴初期修士还要深厚!

仿佛他体内蕴藏着一片由无尽愿力凝聚而成的金色海洋,一尊受万千信众膜拜、香火鼎盛的佛陀金身!

这绝非寻常苦修所能达到的境界,必然是得了某种至高无上的愿力传承,或有惊天奇遇!

紧接着,当她试图更深层次地探查韩厉的根基时,一股更加深邃、更加本质的气息,如同深渊般悄然浮现!

那是寂灭!是虚无!是万法归宗的至高禅意!

这股气息并非刻意散发,而是深深烙印在韩厉的佛元、神识乃至生命本源的最深处!

它冰冷、死寂、空无,却又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纯粹与至高无上的威严,仿佛是一切存在的终点,万法的归宿!

静慈师太甚至感觉到,自己探出的神识在触碰到这股寂灭本源时,竟有被其同化、消融、归于虚无的迹象!

这让她心中骇然,连忙收敛神识,不敢再深入探查。

“愿力如海,寂灭为基!”静慈师太心中瞬间翻起惊涛骇浪,看向韩厉的目光彻底变了!

能将浩瀚磅礴的愿力与至高寂灭的禅意完美融合于一身,且根基如此深厚扎实,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前所未见!

这等底蕴,这等潜力,这等对佛门至高法理的触及深度。

静慈师太几乎瞬间就在心中做出了判断,眼前这位自称寂灭的年轻僧人,其天赋、其根脚、其潜力。

绝对不逊于大日佛教那几位被誉为未来佛主、享有无尽资源的八大佛子中的任何一位!甚至可能犹有过之!

大日佛教八大佛子,那是何等人物?是汇聚一洲气运,得佛祖垂青,被视为未来能执掌大日佛教、甚至可能证得佛陀果位的绝世天骄!

每一位都拥有逆天的资质、恐怖的资源倾斜和深不可测的传承。

而眼前这位,看似默默无闻,游历四方,却已在不声不响间,走出了如此一条独一无二、直指本源的可怕道路!

这是何等惊才绝艳!何等深藏不露!

静慈师太脸上的笑容愈发温和慈祥,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与平等相待的意味。

她不再将韩厉视为一个需要提防或仅仅是礼节性接待的寻常游方僧,而是真正将其放在了与自己、乃至与寺内那些核心真传弟子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上。

“寂灭道友太过谦了。”静慈师太的声音比刚才更加柔和,“道友能莅临鄙寺,是我千塔林寺的荣幸,莲华,你此次做得很好。”

她赞许地看了一眼旁边的浅莲华。

浅莲华微微一怔,她很少见到师尊对一位初次见面的的外人如此客气,甚至用上了道友这般平等的称呼,心中对韩厉的评价不由得又拔高了几分。

“寂灭道友远来辛苦,若不嫌弃,便请随老尼入塔一叙,品一杯我千塔林特有的静心菩提茶,也让老尼略尽地主之谊。”静慈师太侧身,做出了邀请的姿态。

她身后的石塔入口,那移开的巨石后方,并非幽暗的通道,而是一片柔和的光晕,散发出宁静安详的气息,显然塔内别有洞天。

韩厉能感受到对方态度细微的变化,心中了然,对方显然是看出了自己的一些根底。

他神色依旧平静,微微颔首:“恭敬不如从命,多谢师太盛情。”

说罢,他便在静慈师太的引领下,缓步走向那座看似古朴、实则玄妙的石塔。

浅莲华和玉角晶猊也紧随其后。

进入石塔,眼前豁然开朗。

塔内空间远比外界看起来要广阔得多,显然是运用了须弥芥子之术。

内部陈设简洁雅致,以原木和青石为主,随处可见绿植盆栽,生机盎然。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菩提叶清香与宁静的禅意,令人心神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

静慈师太请韩厉在一张菩提根雕琢的茶桌前坐下,亲自烹煮香茗。

浅莲华则安静地侍立一旁,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能让师尊如此郑重对待的年轻僧人。

茶水煮沸,清香四溢,静慈师太为韩厉斟上一杯碧绿色的茶汤,茶汤中仿佛有微小的菩提叶虚影沉浮,灵气氤氲。

“寂灭道友此番游历,不知欲往何方?”静慈师太看似随意地问道,实则是在试探韩厉的来历与目的。

韩厉端起茶杯,轻嗅茶香,淡淡道:“贫僧随性而行,感悟佛法,完善己道。”

静慈师太眼中精光一闪,笑道:“道友根基之深厚,实乃老尼平生仅见。愿力与寂灭同修,并行不悖,反而相得益彰,臻至圆满,此等境界,令人叹为观止。不知道友师承何方宝刹?”

这才是她真正想问的。能培养出如此弟子,其师门定然恐怖无比。

韩厉微微一笑,放下茶杯:“师门清修不履红尘,名号不值一提,贫僧之道多在自行感悟。”

他再次轻巧避开,毕竟在大日佛教,韩厉提苦寂寺,也没人知晓。

静慈师太心中更是凛然。对方越是不说,越是显得神秘莫测。

她不再追问,转而与韩厉论及佛法。

两人从愿力的凝聚与净化,谈到寂灭的真谛与妙用,再到与自然万物的共生禅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