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40章 丹炉余热发电系统

第40章 丹炉余热发电系统(2/2)

目录

姜逸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将热电材料制成实用的发电模块,并将其与丹炉结合。

他设计了一种板式热电发电器:将许多对p型(空穴导电)和N型(电子导电)热电材料单元交替排列,通过导灵金属片串联起来,夹在两片高导热性的灵瓷板之间。热端灵瓷板紧贴丹炉外壁高温区域,冷端灵瓷板则连接散热翅片,利用空气或水流冷却,从而在热电堆两端形成稳定的电压输出。

然后,他需要将产生的电能有效地转化为可储存的灵能。这涉及到能量形式的转换。他借鉴了“灵石供能核心”中将灵能转化为稳定电能的逆过程,设计了一套“灵能逆变与充电控制符阵”。该符阵能够将热电堆产生的不稳定直流电进行稳压、滤波,然后通过特定的灵能转换符纹,将其转化为与灵力电池兼容的“准灵能”流,实现对电池的充电。

第一个丹炉余热发电原型系统开始搭建。姜逸选择了实验室里一台常用的、用于炼制低阶丹药的中型丹炉作为测试对象。他将特制的热电板紧密贴合在丹炉炉膛外侧的最佳受热面,连接好散热系统和逆变充电符阵,最终输出端接至一个正在放电测试后的灵力电池上进行充电。

一切准备就绪,点火开炉!丹炉内火焰升腾,温度逐渐升高。热电板的热端迅速被加热,与冷端形成温差。测量符阵上,电压读数开始出现,并随着炉温升高而稳步增长!

“有输出了!”负责监控的弟子报告。

逆变充电符阵上的指示灯亮起,显示充电开始。虽然充电电流很小,速度缓慢,但确确实实,丹炉产生的废热,正在被转化为能量,注入电池!

“我们成功了!用废热给电池充电了!”实验室里响起一阵欢呼。这看似微小的一步,却代表着能源利用观念的一次飞跃!从单纯消耗灵石,到主动回收利用废弃能量!

姜逸没有停下脚步。他着手优化系统:改进热电板与丹炉的接触方式以提高热传导效率;优化散热设计以增大温差;完善充电控制符阵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同时,他开始设计更大型的、可以安装在丹霞峰公共炼丹工坊大型丹炉群上的余热回收系统,设想将多个丹炉的余热收集起来,集中发电,为整个工坊的照明、通风甚至部分设备提供辅助能源。

然而,科学派的动静,终究没有完全瞒过对手。就在姜逸忙于优化余热发电系统时,陈铭带来了一个紧急消息。

“姜师弟,大事不好!庶务堂刚刚发布通告,以‘维护宗门能源安全、规范非传统能源使用’为由,即将出台新规,要求所有‘非灵石类’能源装置,必须经过庶务堂组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专项评估,获得许可后方可使用!评估过程复杂,耗时漫长,且需缴纳高额评估费!这分明是针对我们的电池和余热发电系统!想在大比前卡死我们!”

姜逸目光一冷。果然来了!对方反应极快,直接祭出了“安全规范”的大棒。这一招非常毒辣,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行打压之实。

“师尊可知此事?”姜逸沉声问。

“师尊已知晓,正在与掌门沟通,但庶务堂咬定是为了宗门安全,理由充分,掌门也不好强行否决。”陈铭忧心忡忡,“若此规实行,我们的电池组根本无法在大比前通过评估,演示计划将彻底泡汤!”

实验室内的欢快气氛瞬间凝固。弟子们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姜逸沉默片刻,眼中却闪过一丝决然。他走到那台还在默默利用丹炉余热为电池充电的原型机前,感受着那微弱的能量流动。

“他们想用规则困死我们?”姜逸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科学的力量,不仅能创造新事物,更能打破旧枷锁!”

他转身,对陈铭和所有科习弟子说道:“评估?可以!但我们不会坐等他们来评估。我们要主动出击,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让他们的评估失去意义!”

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形。他不仅要演示电池供电,还要将余热发电系统与电池组结合,打造一个完整的、能源自给的微型示范单元!他要向全宗展示,科学派不仅有能力创造新的储能设备,更有能力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和自给自足!这将彻底颠覆传统的能源依赖模式!

“系统,调整优化方案。目标:集成‘丹炉余热发电模块’、‘灵力电池储能模块’、‘智能充放电控制符阵’,构建一个小型‘能源自循环示范系统’。优化系统效率与可靠性,确保其能在大比现场稳定运行,并实现可视化的能源流向展示。”

【指令收到。方案调整中……系统集成优化计算开始……】

“诸位!”姜逸看向他的弟子们,目光灼灼,“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我们没有退路!这将是我们科学派,向旧规则发起的最强有力的反击!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汗水与智慧,点亮大比之夜!”

“是!姜师叔!”众弟子群情激昂,刚刚因消息而低落的士气瞬间被点燃。他们知道,又一场硬仗开始了。

实验室的灯火再次彻夜长明。优化热电材料、设计更高效的集成系统、编写控制符阵、制作直观的能源显示灵璧……每个人都全力以赴。

而与此同时,姜逸心中还有一个更深的考量。余热发电技术的成功,其意义远不止于应对眼前的危机。它指明了一条通往更高能源效率、更少资源依赖的道路。这与他正在秘密筹划的、更为宏大的“地脉灵力发电站”构想,一脉相承。

科学的火焰,已不仅限于丹炉之内,更开始照亮能源领域的未来。一场围绕能源自主与规则破局的较量,即将在宗门大比的舞台上,激烈上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