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48章 护山大阵漏洞扫描

第48章 护山大阵漏洞扫描(1/2)

目录

第四十八章:护山大阵漏洞扫描

“丹劫预警卫星计划”(天眼计划)的启动,标志着科学派的目光已从丹房实验室投向了浩瀚苍穹,其战略野心与日俱增。然而,苍穹虽远,足下却危机四伏。“谛听”系统持续监测到的那股源自废弃祭坛的异常灵力波动,在经历了一次剧烈的、疑似“魔域裂隙”开启前兆的强度飙升后,并未平息,反而如同蛰伏的毒蛇,转为一种更加隐蔽、却持续不断的低频扰动,散发出令人不安的阴冷气息。与此同时,玄骨上人一系在宗门内的活动也愈发诡秘,虽无直接证据,但其对科学派资源调动的阻挠和对某些敏感信息的打探,都透露出山雨欲来的压抑。

姜逸深知,外部的威胁固然可怕,但若宗门内部防线不稳,一切皆是空谈。流云宗立派数百年,最大的依仗便是那座笼罩全宗的、历经先贤不断完善加固的“护山大阵”。此阵集防御、聚灵、预警、幻术于一体,威力无穷,是宗门安危的根本。然而,阵法再强,也非完美无缺。随着岁月流逝、地脉变迁、乃至内部人员有意无意的疏漏,阵法难免会出现不易察觉的薄弱环节或潜在漏洞。历史上,并非没有发生过外敌通过隐秘漏洞潜入宗门的事件。

尤其当前,那股异常波动源头紧邻宗门边界,且其性质诡异,难保不会对护山大阵的某些节点产生未知的侵蚀或干扰。若被敌人寻得并利用阵法漏洞,后果不堪设想!科学派刚刚有所起色,绝不能毁于一旦!

“必须对护山大阵进行一次全面的、科学的‘体检’!”一个念头在姜逸心中愈发清晰。传统的阵法维护,多依赖于值守弟子的日常巡视、定期的灵力灌注以及高阶阵法师的经验性检查。这些方法固然重要,但过于依赖主观判断,难以发现深层次的、隐匿的或新出现的结构性风险。

他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护山大阵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系统性的“漏洞扫描”!利用先进的灵能探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模型,量化评估大阵的运行状态,精准定位任何可能的薄弱点、能量泄露、符纹磨损或外部干扰痕迹!

“系统,新项目立项:‘护山大阵全方位运行状态评估与漏洞扫描系统’,代号‘坚壁’计划。目标:研发一套能够非侵入式、高精度、自动化扫描护山大阵能量场分布、节点强度、符纹完整性及异常干扰的技术体系。推演技术原理及实施方案。”

【指令收到。项目‘坚壁’启动。】

【技术原理分析:护山大阵本质为复杂灵能场与符纹规则的综合体。扫描需从多维度入手:】

1.能量场测绘:测量大阵不同位置灵力流强度、密度、频谱特性,与理论模型对比,发现能量淤积、泄露或异常波动区。

2.节点强度测试:向特定阵法节点注入微弱的、特定频率的测试灵波,分析其响应特性(如反射、衰减、畸变),评估节点健康状况。

3.符纹完整性检查:利用高分辨率灵波成像技术(类似灵能雷达),扫描关键符纹线路,检测是否存在物理磨损、能量断续或非法篡改。

4.环境干扰监测:监测大阵周边特定频段的背景灵噪,识别是否存在外部持续性干扰源(如异常波动)。

【技术路径推演:】

1.移动探测平台:需搭载多种传感器的移动平台(如改进的御风法器、或未来天眼卫星),实现对大阵的全域覆盖扫描。

2.高灵敏度传感器阵列:包括宽频带灵场强度计、灵波矢量分析仪、高分辨率灵纹扫描仪等。

3.数据分析核心:建立大阵正常运行的数字孪生模型,将实测数据与模型进行实时比对,自动识别偏差并定位问题。

4.协同扫描策略:多平台协同工作,通过三角定位、数据融合提高定位精度和扫描效率。

【关键难点:1.传感器精度需极高,接近甚至低于大阵自然波动水平。2.扫描过程不能影响大阵正常运行,需极低功率、高度兼容的测试信号。3.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模型比对算法极其复杂。4.需获得宗门高层许可,涉及宗门核心机密。】

【建议:分阶段实施,先进行局部试点扫描验证技术可行性,再逐步推广。】

技术路径明确,但政治和技术门槛都极高。姜逸深知,扫描护山大阵事关宗门安危核心,绝非丹道革新司可以擅自行动。他必须获得掌门和护法长老的全力支持。

姜逸与丹霞长老进行了深入沟通,陈述利害。他着重强调,在异常灵力波动频现、内外威胁加剧的背景下,一次科学、全面的阵法体检,是防患于未然的最佳策略,远比被动应对未知风险要主动得多。丹霞长老深以为然,亲自携姜逸整理的详细方案面见掌门云鹤真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