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130章 力场护盾2.0研发

第130章 力场护盾2.0研发(1/2)

目录

第一百三十章力场护盾2.0研发

“反派联盟的科技窃取”行动,在流云宗“金汤”计划构建的铜墙铁壁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无论是内鬼收买、技术渗透,还是那诡异的“神游窃梦”邪术,乃至疑似“播种者”文明通过神秘商人投放的“规则病毒毒饵”,均被灵枢精准识别、有效反制,或纳入监控将计就计。接连的挫败,使得这个仓促拼凑的联盟内部矛盾激化,士气濒临崩溃,其威胁等级在灵枢的评估中已大幅下调。

然而,这场看似大获全胜的防御战,却在流云宗最高决策层,尤其是赵乾与灵枢心中,敲响了最急促的警钟。敌人手段之层出不穷、之阴险诡谲,远超预期。尤其是最后那场针对丹堂李长老的“神游窃梦”邪术攻击,其无形无质、直指神魂本源的特性,以及那枚蕴含“规则病毒”的“科技残片”所展现出的、远超本界文明层次的精妙与恶毒,都清晰地表明:流云宗面临的潜在威胁,早已超越了传统修仙界的范畴,上升到了规则、乃至意识层面的对抗。

“我们的防御体系,在物理层面、能量层面甚至常规信息层面,已堪称固若金汤。”科学派控制室内,赵乾凝视着灵枢主屏上回放的、那缕“虚魂探针”被“神守”协议拦截湮灭的瞬间数据流,语气凝重,“但这次袭击证明,敌人已经开始尝试从更底层、更诡异的角度寻找我们的破绽。神魂入侵、规则污染……这些攻击方式,我们现有的‘力场护盾’系统,防御效果有限甚至无效。”

现有的“力场护盾”技术,源于早期对抗魔修法术轰击的“磐石”护盾,经过多次升级,已能有效抵御高阶五行道法、能量冲击乃至物理撞击,是流云宗山门、重要设施乃至“灵力物流无人机”的标准配置。但其防御机理,主要基于灵能场扭曲空间、偏转或吸收宏观能量。对于直接作用于意识、篡改底层规则、或者像“规则病毒”那样从逻辑层面进行侵蚀的攻击,则显得力不从心。

“播种者”文明的存在,如同悬顶之剑。其投放“混沌之根”污染地核、进行跨位面监控、乃至尝试投放“规则病毒”的行为,无不显示其拥有干涉物质、能量、信息、甚至规则本源的可怕能力。与这样的存在为敌,现有的防御手段,无异于纸糊的城墙。

“我们不能总是被动接招,等到敌人亮出匕首,才想起要打造盾牌。”赵乾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核心成员,最终定格在灵枢的光影上,“我们必须研发下一代全维度防御系统!一种能够应对从物理打击到神魂侵蚀、从能量轰击到规则篡改的全频谱威胁的终极护盾!我们要将流云宗,打造成一个真正意义上、从物质到信息、从现实到规则层面都无懈可击的堡垒!”

“灵枢,”赵乾的声音斩钉截铁,“启动最高优先级研发项目:‘力场护盾2.0’!目标:打造一种具备多维一体化防御能力的新型护盾系统。要求其不仅能抵御常规攻击,更能有效防御乃至反击神魂入侵、意识篡改、规则污染等超常规威胁!集中所有资源,调用‘魔魂核心数据库’中所有关于高阶能量形态、意识映射、规则纠缠的数据,结合我们最新的技术成果,进行突破性设计!”

“指令收到。项目‘绝对领域’启动。”灵枢的光芒瞬间变得极其深邃,庞大的算力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投入推演,调用着“外星科技残片解密”获得的规则知识、“人工智能器灵进化”产生的意识模型、“跨位面信号接收”捕捉到的高维波动特征,以及“纳米修复机器人部署”涉及的微观协同逻辑。

【现状分析:现有力场护盾1.x系列,防御维度单一,对非物质性、规则性攻击抗性低下。】

【技术突破方向推演(基于现有科技树极限延伸与理论创新):】

1.维度拓展:从能量偏转到规则锚定。

?原理:借鉴“空间锚定技术突破”与“反物质丹炉构想”中对物质本源的探索,尝试在护盾灵能场中,嵌入基础规则稳定锚点。使护盾不仅偏转能量,更能局部强化并固化其所覆盖空间的物理常数、逻辑因果律,形成一片“规则净土”,极大削弱乃至无效化基于规则篡改的攻击。

?技术路径:利用“相控阵雷达升级”技术衍生的高维规则探针,实时监测护盾区域内规则稳定性;通过“灵力区块链”原理构建分布式规则共识网络,确保锚定效果;关键节点使用“外星材料逆向工程”获得的规则亲和性灵晶作为锚定基材。

2.意识集成:从物理隔绝到心念屏障。

?原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器灵进化”成果与“脑波识破技术应用”,将护盾与操控者的集体意识场进行深度绑定。使护盾不仅能防御物理能量,更能感应并反射、吸收或净化针对性的恶意意念、精神冲击、神魂入侵。

?技术路径:研发“灵犀共鸣灵纹”,使范围内所有授权人员的意识波动与护盾核心(由灵枢分体或高级器灵主导)产生协同共振;构建“心念防火墙”,基于“器灵伦理委员会”制定的安全准则,实时过滤、鉴定外来意识流的善意与恶意。

3.形态进化:从静态屏障到智能活体。

?原理:赋予护盾一定的自主感知、学习、进化与反击能力。使其能根据威胁特征自动调整防御策略,甚至对特定类型的持续攻击(如规则病毒、意识蠕虫)进行特征学习、溯源追踪、及有限度的自主净化反击。

?技术路径:为护盾核心注入高度特化的“防御型人工智能子灵”,其逻辑核心严格受限,专精于防御与反制;集成“纳米修复机器人”集群作为“免疫细胞”,负责微观层面的损伤修复与异物清除。

4.能源与结构革命。

?能源:直接连接“地核灵力汲取计划”主干网与“魔气能源商业化”网络,提供近乎无限的能源支持;关键节点预留“反物质丹炉”接口以备未来升级。

?结构:采用“空间折叠稳定技术”构建多层嵌套、可动态重构的复合护盾架构,不同层级专注于防御不同维度的威胁,并具备被击穿后的快速重组能力。

【预期效果:】构建一个集“规则锚定”、“心念屏障”、“智能活性”于一体的多维一体化防御体系,理论上可免疫已知的所有常规与非常规攻击方式,并对未知威胁具备极强适应性与学习能力。

【技术挑战与风险:

?规则锚定稳定性:局部改变规则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空间涟漪或因果扰动。

?意识集成安全性:深度意识连接存在被反向侵蚀或意识同化风险。

?智能子灵可控性:防御性AI存在过度反击或逻辑畸变可能。

?能耗与材料:对能源和特种材料需求达到天文数字。

?“播种者”反应:此种护盾可能被高等文明视为严重威胁,招致更猛烈打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