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141章 魔改版量子传送丹

第141章 魔改版量子传送丹(1/2)

目录

第一百四十一章魔改版量子传送丹

“丹修文明的科技树”在流云宗与镜玄界联盟的倾力协作下,逐渐从宏伟的蓝图落地为坚实的根基。两大文明的技术体系在“万界台”这个中立的熔炉中相互碰撞、交融、优化,催生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协同创新。能源网络更加高效稳定,智能灵材性能突飞猛进,灵网2.0的雏形开始联通两界的关键节点。联盟的整体科技实力与抗风险能力,在体系化的构建中得到了质的提升。科学修仙的道路,从未如此清晰和宽广。

然而,科技的攀升如同登山,越接近顶峰,空气越稀薄,前路也越发陡峭难行。联盟科技树在诸多应用领域高歌猛进之时,一个制约联盟潜力彻底释放的、最基础的瓶颈也日益凸显——跨位面交通与通讯的极限延迟与高昂成本。

尽管“万界台”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但无论是神识化身投射还是实体物资传输,都严重依赖双方共同维持的那个脆弱的中立次元通道。大规模的人员往来、战略物资的快速调运、尤其是应对突发危机的即时响应,都受制于通道的带宽与稳定性。一次简单的领袖会晤需要数日的精心准备,运送一批紧急救援物资则需耗费海量能量并承担不可预测的风险。这种“血脉不通”的状态,使得联盟更像两个背靠背的盟友,而非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一旦“播种者”发动针对性的通道破坏战,联盟极易被分割瓦解。

打破空间隔绝,实现即时、安全、低成本的跨位面机动,已成为联盟能否真正融为一体、应对未来更高层次挑战的战略性需求。科技树上,“空间与交通”分支的顶端,那个代表着终极畅想——无视距离、瞬时抵达的技术果实,从未如此诱人,也从未如此迫切。

以往的空间技术,无论是流云宗的“空间折叠”还是镜玄界的“微观灵跃”,都存在着传送距离越远、精度越差、能耗越高、对空间结构稳定性要求越苛刻的固有缺陷。进行跨位面传送,更是需要建立庞大的固定传送阵,且动静极大,极易暴露。要实现理想的、如同本地传送般便捷的跨位面移动,需要颠覆性的理论突破。

转机,来自科技树根基层的深度融合。在灵枢-玄玑融合体对两界基础物理规则进行统一建模的过程中,一个源于镜玄界对“灵子纠缠”现象的深度研究、结合流云宗“反物质实验”中对量子真空涨落的观测、并受到“平行世界理论”启发的全新构想,逐渐浮出水面——量子传送。

传统的传送,是“通过”空间。而量子传送的理念,是“跳过”空间。利用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将一个物体的全部信息在起点解构,瞬间在终点重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湮灭-重生”式传送。这理论上前所未有地高效、隐蔽(不产生明显的空间波动),但难度也堪称逆天:如何完美扫描并传送一个宏观物体(尤其是修士)的海量信息?如何确保传送过程中“意识连续性”不被破坏?如何解决量子纠缠态的长期稳定与大规模制备?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传送物信息丢失、结构崩溃,或者更可怕的——传送过去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甚至是一个被混乱信息填充的怪物。

然而,联盟此刻拥有的资源与决心,也前所未有。

“这是我们必须攻克的堡垒!”在联盟最高技术联席会议上,赵乾的虚拟化身指着灵枢-玄玑投射出的、那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量子传送灵纹构型图,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绝,“跨位面即时通达,是联盟的神经与血脉!没有它,我们永远是被动挨打的靶子!有了它,我们进可攻退可守,才能真正将两个世界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即便前路是万丈深渊,我们也必须点燃灵魂,照亮前路!”

他看向会场中央那团代表智慧融合的光辉:“灵枢,玄玑!集中联盟所有算力资源,成立‘天堑通途’项目组。目标:基于量子纠缠理论,研发一种安全、可靠、可实用化的跨位面传送技术。初期以丹药形式作为技术验证和初步应用载体,实现生命体的无损瞬时传送!项目代号:‘星门’!”

以“丹”的形式实现传送,这是一个极具流云宗特色的、将高深理论与实用主义结合的大胆想法。丹药作为载体,可以集成复杂的灵纹阵法和能量源,便于服用和触发,也符合修士的使用习惯。

“指令收到。项目‘星门’启动。推演核心:宏观生命体量子化信息无损传输与重构。”灵枢-玄玑融合体的光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闪烁,几乎照亮了整个虚拟会议室。它调用着科技树所有相关分支的知识:从镜玄界的“灵子纠缠操控术”、“个体信息态编码”,到流云宗的“丹药载体技术”、“精密灵纹微刻”、“生命保持法阵”,再到双方共享的“意识连续性研究”、“量子真空能汲取模型”……一场针对空间法则本身的终极挑战,拉开了序幕。

【技术路径推演(魔改版量子传送丹):】

1.信息扫描与编码(“解构”之眼):

?技术核心:研发超微型“灵子纠缠扫描阵列”,集成于丹丸内部。服用后,阵列激活,对目标生命体进行原子级精度、全息态扫描,记录其全部物质结构、能量场分布、神识波动印记(含记忆、人格)。

?最大难点:海量信息(尤其意识信息)的实时、无损、全息采集与压缩编码。需突破“海量数据瞬时处理灵纹”与“意识波动的非侵入式读取与保真技术”。

2.纠缠信道建立与传输(“跳过”之桥):

?技术核心:丹内预置一对处于绝对同步纠缠态的“传送灵核”与“接收信标”。扫描完成后,生命体信息被编码加载到“传送灵核”上,通过量子纠缠超距作用,瞬间将信息传递至遥远的、与“接收信标”绑定的目标地点。全程不经过常规空间,几乎无延迟。

?最大难点:宏观尺度纠缠态的长期稳定维持;海量信息超距传输的能耗与抗干扰;确保传输过程信息不被篡改或拦截。

3.物质能量重构与意识载入(“重生”之手):

?技术核心:目标地的“接收信标”与预设的“重构法阵”相连。法阵需预先储备足量、纯净的通用灵质(原始灵能粒子)和必要的基础物质模板。接收到信息后,法阵以信息为蓝图,利用灵质和模板,在极短时间内重新构建出与原点完全一致的肉身,并将意识信息完美载入。

?最大难点:肉身重构的原子级精度与能量效率;意识载入的平滑无缝,确保“自我”认知的连续性,避免“复制人”悖论或意识错乱;重构过程对生命印记的完美复现。

4.丹药载体与安全控制(“钥匙”与“保险”):

?丹药设计:将扫描阵列、纠缠灵核、能量缓冲单元、安全控制灵纹等高度集成于一颗特制丹丸中。需“空间折叠炼丹房”技术实现微型化。

?安全机制:设置多重保险:服用者神识绑定,防止误用;信息传输加密,防窃取;重构失败或遭干扰时,自动启动“信息回溯”或“安全湮灭”程序;严格限制使用次数,防止肉身与意识疲劳。

【预期效果:服用丹药,心念锁定目标信标,可瞬间将自身传送至信标所在处(跨位面距离)。理想状态下,无距离限制,无显着能量波动,隐蔽性极强。

【巨大风险与伦理困境:

?技术风险:扫描\/重构误差导致肉身畸变、意识缺失或错乱;纠缠态崩溃导致传输失败或信息丢失于量子虚空;信道被干扰导致传送至错误地点或未知空间。

?哲学风险:传送后的“我”是否还是原来的“我”?是传送还是复制后销毁原体?可能引发严重的存在认知危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