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丹药品控标准升级(2/2)
争论持续数日,僵持不下。最终,在道德委员会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共识:新标准必须兼具科学的精确性与丹道的灵性内涵。这意味着,标准不仅要包含药材含量、杂质限度、能量密度等硬性指标,还需引入对成丹“灵韵和谐度”、“药力持续稳定性”、“与不同体质适配性”等更复杂的综合评价体系。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标准制定的难度。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新事物带来的未知风险。尤其是“转基因灵植”和“魔气杂交品种”作为炼丹新材料的使用,虽然带来了更高的产量或独特的药效,但其长期安全性、潜在的生态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伦理争议,都成为了工作组争论的焦点。
“这些作物蕴含的规则片段与我们本位面灵植有细微差异,其炼制出的丹药,长期服用是否会引发不可预知的规则冲突?”一位谨慎的毒理专家提出尖锐质疑。
“但若因噎废食,我们将错过提升丹药效能、甚至解决某些修炼瓶颈的巨大机遇!”负责生态农场的官员急切地辩解。
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问题,道德委员会展现了其核心作用。它没有简单地进行“允许”或“禁止”的裁决,而是确立了“分级管理”和“全程追溯”的原则。要求对所有新型材料炼丹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划定使用范围(如仅限于特定修为以上修士、或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强制要求在所有相关丹药上,通过“灵力区块链”技术标明材料来源、工艺特点及潜在风险提示,保障修士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与此同时,一场波及整个联盟丹药产业的震荡悄然开始。新标准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在业内掀起了滔天巨浪。
中小型丹派和散修炼丹师一片哀嚎。新标准对炼丹环境、设备精度、检测仪器都提出了极高要求,庞大的升级成本让他们感到窒息。一些传统丹派则试图利用其在联盟内尚存的影响力,游说工作组放宽对某些传统但效率低下(却利于他们保持技术壁垒)的工艺标准。
而大型的、早已拥抱科学化生产的丹业巨头则摩拳擦掌,视此为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垄断市场的天赐良机。他们积极游说,甚至试图将一些自身专利技术塞入强制性标准,以构筑更高的行业壁垒。
利益各方的博弈使工作组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匿名恐吓信、公开舆论抨击、私下利益输送的试探……种种手段层出不穷。道德委员会承受着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关键时刻,委员会顶住了压力。清虚真人公开表态:“标准升级,旨在提升整体水平,保障安全,而非扼杀生机,更非为特定势力张目。”委员会一方面组织专家为中小丹派提供技术咨询和低成本改造方案,联系联盟银行提供专项升级贷款;另一方面,坚决回绝了任何试图将私利植入标准的企图,并对几家试图贿赂工作组成员的大型丹坊进行了公开谴责和严厉处罚,彰显了公正立场。
历经数月的艰苦努力,反复修改,《联盟丹药品控统一定级与安全法典(初版)》终于在联盟最高议会上获得通过,并颁布实施。法典详细规定了从原料采集、处理、炼制、储存到销售的全流程标准,引入了全新的“灵韵指数”、“兼容性评级”等综合评价体系,并对新型材料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范。
法典实施的初期,阵痛不可避免。一批无法达标的丹坊被淘汰或兼并,丹药市场价格也因成本上升而出现波动。但很快,积极效果开始显现。市场上的丹药质量显着提升,因服用劣质丹药导致的事故率大幅下降。联盟军订购的制式丹药性能稳定,后勤保障更加可靠。更重要的是,统一的、高标准的技术规范,极大地促进了两界丹道技术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催生了一批更高品质的新丹方。
然而,就在联盟上下为品控升级的成功而稍感欣慰时,一个由新标准催生出的、更深层次的隐患,却开始悄然萌芽。为了满足新标准对药效和稳定性的苛刻要求,尤其是应对“转基因灵植”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各大丹业巨头和研究机构,纷纷加大了对灵植基因优化和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投入。一场围绕丹药本源材料的、更加激进的技术竞赛,已在无形中拉开序幕,其方向,正不可避免地指向那个充满诱惑与风险的领域——对灵植生命本质的更深层次干预。这为下一场潜在的“转基因灵植危机”,埋下了伏笔。
丹药品控标准的升级,是联盟将科学治理理念应用于核心产业的一次成功实践。它提升了安全底线,促进了产业升级,但也推动了技术向更基础、更敏感的领域深入。联盟在规范当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自己推向了下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科技前沿。科学的步伐,从未停歇,而与之相伴的风险与伦理考量,也必将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