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170章 科学派的教育体系

第170章 科学派的教育体系(2/2)

目录

高考的公平性,由“灵力区块链”技术保障。从命题、制卷、运输、考试到阅卷、录取,全流程数据上链,无人能够篡改。试卷由灵枢-玄玑从海量题库中随机生成,确保每次考试难度相当。考场遍布联盟各地,由“力场护盾2.0”和“相控阵雷达”监控,杜绝作弊。甚至引入了“脑波识破技术”的简化版,用于检测异常精神波动。

“一考定终身”的“丹修高考”,迅速成为联盟所有年轻修士改变命运的最重要途径。无论你是科学派元勋之后,还是边陲小城的寒门子弟,在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成绩优异者,可直接进入流云宗、镜玄界最高学府或联盟直属的顶尖研究院深造,获得最好的资源和导师;成绩达标者,也可进入各地的高等丹修学院或专业技术学院,习得一技之长。

这套制度,如同一个强大而精密的筛子,将联盟最优秀的人才源源不断地筛选出来,输送到最需要他们的岗位,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也彻底打破了传统宗门和世家对上升通道的垄断。

巅峰:灵力奥林匹克竞赛

为了进一步激发精英学生的潜能,促进学术交流与创新,联盟还仿效古老传统,创办了规模宏大的“灵力奥林匹克竞赛”。

竞赛每五年举办一届,面向全联盟所有高等学府和研究院的年轻修士(骨龄百岁以下),设有炼丹、炼器、阵法、灵植、理论推演、跨界团队实战等数十个科目。竞赛题目极具挑战性和前瞻性,往往涉及“反物质丹炉构想”、“空间折叠稳定技术”等前沿领域。

奥赛的优胜者,将获得无比丰厚的奖励、至高的荣誉,以及直接进入联盟最核心科研项目的“直通车”资格。每一届奥赛,都成为全联盟瞩目的盛事,通过“全息投影”向全域直播,诞生了无数少年天才和传奇故事,极大地鼓舞了年轻一代的向学之心和创新热情。奥赛也成为各大势力和顶尖学府展示实力、抢夺人才的重要舞台。

暗流:教育霸权下的阴影

科学派教育体系的高效与强大,毋庸置疑。它像一台精密运转的巨型机器,为联盟的科技修仙文明批量生产着合格的“螺丝钉”和顶尖的“发动机”。然而,在这片繁荣之下,暗流与隐患也随之滋生。

首先,是文化的单一化与创造力的潜在扼杀。标准化的课程、统一的答案、追求效率的教学模式,在快速普及知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一些源自传统、强调顿悟、体验和独特性的修炼法门和思维方式,在标准化考试中难以体现价值,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遗忘。长此以往,是否会导致整个文明思维方式的趋同,从而抑制了那些超越当前框架的、颠覆性创新的产生?

其次,是新的不公平与“科学贵族”的萌芽。尽管“高考”在程序上极致公平,但不同区域、不同家庭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差距巨大。核心区域的学子,从小就能享受“虚拟现实实训舱”、“人工智能名师一对一辅导”;而偏远地区的孩子,可能连最基础的“灵能感应阵”都时灵时不灵。这种起跑线的巨大差异,使得“丹修高考”在形式公平下,隐藏着实质的不公。一些科学派高层子弟和富裕家族,利用资源优势,从小进行“科学修仙”的“鸡娃”式培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掌握知识和技术的“科学贵族”阶层,这无疑与科学派“有教无类”的初衷相悖。

最令人不安的,是“虚无之影”的渗透。这个阴魂不散的组织,显然也意识到了教育阵地的重要性。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在技术或经济领域搞破坏,开始将触角伸向联盟的教育体系。灵枢-玄玑监测到,有几个新附区域的中等学府,其聘请的“传统丹道赏析”客座讲师,背景可疑,在授课时有意无意地贬低科学修仙的“机械死板”,夸大传统修炼的“玄妙自由”,煽动学生对联盟政策的不满。虽然这些个案被及时处理,但无疑敲响了警钟——敌人正在试图与联盟争夺下一代的思想主导权。

抉择:效率与活力的平衡

面对教育体系暴露出的问题,联盟内部再次出现分歧。

激进派认为,为了联盟的整体效率和战略安全,一定程度的文化整合和思想统一是必要的代价,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和核心意识形态灌输。

温和派则担忧过度标准化会扼杀文明长期发展所需的多样性和创造力,主张给予地方和学校更多自主权,鼓励特色办学,保护非主流的传统智慧。

这场关于教育走向的辩论,本质上是关于“科学派全球霸权”未来形态的争论。是建立一个高度一致、如臂使指的“机械文明”,还是一个包容开放、充满内在张力的“有机文明”?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赵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意味深长地对教育主管官员说道,“我们的体系,效率很高,但绝不能变成一条冰冷的流水线。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精通技术的专家,更是拥有独立思想、健全人格、能引领文明走向更广阔未来的栋梁。下一步,我们要在保证基础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加大对交叉学科和原始创新的支持,更要警惕任何形式的新特权和新垄断。我们的霸权,根基在于人心的认同,而不仅仅是力量的畏惧。”

科学派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联盟的持续强盛打下了最坚实的人才基础。但这条旨在“启明”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统一与多样、传承与创新,如何在霸权之下保持文明的活力与自我革新的能力,将是联盟在教育领域,乃至在整个文明发展进程中,必须长期探索的永恒课题。下一步,当第一批完全在科学派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新人类”登上历史舞台时,他们将会给这个联盟,带来怎样的改变?或许,一场源自联盟内部的、更深层次的“科学派内部危机”,正在这朗朗读书声中悄然孕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