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180章 时间流速控制应用

第180章 时间流速控制应用(1/2)

目录

第一百八十章时间流速控制应用

“空间折叠稳定技术”的重大突破,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振奋了因“反物质炼丹”惨败而一度低落的联盟士气。林枫、苏晓等年轻一代领军人物,在导师玄玑真人牺牲的悲痛中化悲愤为力量,成功攻克了空间结构动态强化的难题,为联盟的星际远征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次成功证明了联盟完全有能力在“播种者”可能未曾重点设防的技术路线上,凭借自身的智慧闯出一片新天地。联盟的科技树,在经历了“外星科技启发”的震撼与“反物质陷阱”的警示后,似乎找到了一条更稳健、更具自主性的发展道路。

然而,文明的征程永无止境。当空间的壁垒被逐渐征服,另一个更为玄奥、更为根本的宇宙法则——时间,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下一个亟待探索和驾驭的领域。对时间流速的控制,早已不是新鲜的概念。在联盟古老的传说中,便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秘境记载。但将这种传说中的能力,转化为可重复、可控制、可大规模应用的稳定技术,其难度远超空间操控,一直是联盟科技皇冠上最璀璨也最遥不可及的明珠。

“时间流速实验室”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联盟在此领域的长期野心。多年来,实验室通过结合强大的灵能场和从“外星科技残片”中解析出的部分涉及时间翘曲的奇异符文,确实实现了在极小范围内、极短时间内的时间流速微调。但代价巨大,稳定性极差,且存在不可预测的“时间悖论”风险(如进入者衰老加速或记忆紊乱),根本无法实用。这项研究,也因此被列为与“反物质炼丹”同级的最高禁忌项目之一,进展缓慢。

转机,再次来自于对“反物质实验”灾难的逆向研究。玄玑真人弥合“空间坍塌”时,其道则与反物质规则陷阱碰撞湮灭的瞬间,不仅留下了空间的“规则伤疤”,更在极短的刹那,于微观层面引发了一系列极其诡异的“时间涟漪”。这些涟漪稍纵即逝,却被灵枢-玄玑融合体以超越极限的算力捕捉并记录了下来。分析这些珍贵的数据,科学家们震惊地发现,在规则层面剧烈变动时,时间的流速并非恒定不变,而是会产生类似“弹性形变”的效应!

“时间,或许并非一条单向流淌的河,而是一张可以被‘力’所弯曲的‘膜’!”时间流速实验室的新任首席,一位以大胆想象和严谨着称的女科学家时雨,在最高技术研讨会上激动地展示着灵枢-玄玑模拟出的时间涟漪图谱,“玄玑前辈的实验,虽然失败了,却无意中为我们提供了‘弯曲’时间之膜所需的那股‘力’的样本——即规则层面的剧烈冲撞!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可控的、安全的方式,模拟出这种‘规则冲撞’效应,或许就能实现稳定、局部的时间流速控制!”

这个构想极为大胆,也极其危险。模拟规则冲撞,稍有不慎就是第二个“反物质灾难”。但潜在的回报实在太过诱人:想象一下,在专用于修炼的“时间加速秘境”中,外界一日,内部已过一年,修士的成长速度将呈几何级数提升!在用于科研的“时间延缓领域”内,科学家们可以拥有近乎无限的时间去推演最复杂的难题!甚至在战略层面,打造“时间壁垒”,延缓敌方攻势,或加速己方恢复!

在赵乾的力排众议和全力支持下,一项代号为“时光沙漏”的绝密计划悄然启动。计划的核心,不再是试图用蛮力去“推动”或“拉扯”时间,而是借鉴“空间折叠稳定技术”的成功经验,尝试通过精妙的“规则谐振”,在特定区域内诱导时间流速发生可控的、可持续的“弯曲”。

研究过程比“空间稳定技术”更为凶险和抽象。时间无法直接观测,只能通过其效应(如物质衰变速度、能量波动频率等)来间接感知。林枫、苏晓团队再次披挂上阵,与时间实验室的专家们并肩作战。他们利用最新升级的“规则窥镜”,试图捕捉那虚无缥缈的时间规则“纹理”;借助灵枢-玄玑构建的超复杂模型,模拟各种规则谐振模式对时间流的影响。

失败是家常便饭。无数次实验,不是无法引发任何时间效应,就是瞬间导致实验区域的时间陷入彻底混沌,物质结构崩坏,甚至出现过研究人员因时间感错乱而精神濒临崩溃的险情。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巨大的资源损耗和安全隐患。

转折点出现在一次看似偶然的灵感迸发。苏晓在分析一次失败的实验数据时,注意到当两种特定频率的、分别模拟“秩序”与“混沌”的规则波动以某种特殊相位差交织时,虽然未能弯曲时间,却意外地在那片区域产生了一种极其罕见的“因果律暂时弱化”现象——一些微小的、本应遵循固定因果顺序的事件,其先后顺序竟然出现了短暂的随机互换!

“我们可能搞错了方向!”苏晓兴奋地找到林枫和时雨,“时间流速的变化,或许并非直接‘弯曲’时间轴本身,而是通过影响局部区域的‘因果律密度’来实现的!降低因果密度,事件发生的‘间隔’感觉上就变长了,时间仿佛变慢;提高因果密度,事件接连发生,时间就仿佛加速!”

这个全新的视角,让研究豁然开朗!团队不再执着于直接操控抽象的时间,转而研究如何通过规则谐振,精细地调控一个区域内的“因果律强度”。这依然困难重重,但至少有了更具体的着力点。

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尝试与优化,他们终于设计出一种极其复杂的“因果调谐灵阵”。该灵阵能生成一种多维度、动态平衡的规则波动场,如同无形的手,小心翼翼地“拨弄”着区域内的因果链。

第一次成功的小规模验证,在一个被重重封锁的地下实验舱内进行。目标是将一个一立方米大小的区域时间流速,调整为外界的二倍速(内部过两分钟,外界过一分钟)。当灵阵启动,幽蓝色的光芒笼罩目标区域时,所有人心跳加速。放置在区域内的灵植种子,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芽、生长;而旁边对照组区域的同种种子,却毫无动静。高精度计时法器清晰地显示着内外的时间差!

“成功了!我们做到了!”实验舱内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声!尽管加速倍数很低,范围很小,但这无疑是历史性的一步!

然而,成功的喜悦尚未散去,一个严峻的问题便浮出水面。灵枢-玄玑的监控数据显示,在时间加速区域运行期间,其周围的空间结构出现了微弱的“疲劳”迹象,仿佛承受了额外的时空压力。更令人不安的是,所有进入过加速区域的实验人员,出来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时空错位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正常时间流,其中一人甚至出现了短暂的记忆回溯现象。

“时间操控的代价……”林枫面色凝重,“这不仅仅是能量消耗的问题,它会对空间结构和生命意识产生不可预知的负荷。这项技术,绝不能滥用!”

就在联盟紧锣密鼓地研究如何减轻副作用、提升技术安全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将尚未成熟的“时间流速控制技术”推向了实战的风口浪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