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跨位面科技星际合作(2/2)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但也不能盲目冒险。”他召集核心层,宣布了最终决定:“启动‘镜面计划’!”
“镜面计划”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充满风险的策略:
1.有限接触,隔离验证:同意与“观察者”进行技术接触,但严格限定在指定的、与联盟主灵网物理隔绝的“虚空实验室”进行。所有对方提供的技术资料,需经过最严格的“规则级”沙箱模拟和逆向工程分析,确认无隐藏陷阱后,方可进行极小范围的实物测试。
2.技术置换,而非数据交换:不直接提供任何核心数据代码或丹药样本。而是将联盟在相关领域遇到的、已公开的具体技术难题,以“加密问题包”的形式提供给对方,换取对方关于解决思路或基础理论模型的“加密答案包”。相当于进行一场“盲棋”式的技术切磋,避免直接泄露核心。
3.主动设局,引蛇出洞:在交流中,故意设置几个包含细微逻辑矛盾或基于虚假前提的“问题陷阱”,并暗中布下天罗地网,监测对方回应时的信息流特征和反应模式,试图捕捉其真实意图和技术底细。
计划的风险极高,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但面对绝境,这是唯一可能带来突破的险招。
“镜面计划”在高度保密下启动。联盟指定的顶尖科学家团队,在重重护卫下进入“虚空实验室”,通过“观察者”提供的特殊加密信道,发出了第一个“问题包”:关于一种“负秩序”引发的、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的“规则癌变”现象。
等待是煎熬的。数日后,“观察者”的“答案包”抵达。解密过程惊心动魄,生怕里面藏着逻辑炸弹。然而,当答案呈现在屏幕上时,所有专家都震惊了!
答案中没有具体的图纸或公式,却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基于“高维膜理论”和“信息熵增逆转”的数学框架,其思路之精妙、视角之高远,完全超越了联盟目前的认知范畴!虽然无法立刻验证其完全正确性,但其逻辑自洽,且为解释“规则癌变”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方向!
更令人惊讶的是,对方在答案的末尾,竟然精准地点出了联盟在“问题包”中故意设置的一处微小逻辑瑕疵,并附上了一段略带调侃的评语:“求知之心可嘉,试探之举略显稚嫩。”
联盟的科学家们既感到羞愧,又无比兴奋!对方展现出的技术底蕴和洞察力,深不可测!
接下来的几次加密交流,“观察者”陆续提供了关于“规则涟漪探测”的部分基础算法和一种奇特的、能稳定局部时空的“超流体”物质构想。而联盟则根据计划,提供了几个关于灵能网络稳定性优化和丹药能量载体效率的、经过脱敏处理的难题。
每一次交流,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联盟的科学家们受益匪浅,许多困扰已久的难题茅塞顿开。但与此同时,南宫烈的监测团队也发现,在与“观察者”进行信息交换时,实验室周围的深空背景辐射中,会出现极其微弱但无法解释的规则扰动,其源头无法追踪,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隔空取物”。
“镜面计划”似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联盟的技术视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巨大拓展。基于“观察者”提供的理论启发,苏晓团队成功设计出了“规则涟漪探测器”的原理样机,虽然效果远未达到预期,但确实能捕捉到之前无法感知的、更深层次的规则波动。联盟仿佛握住了一把可能撬动战局的钥匙。
然而,就在林枫稍微松一口气时,负责监控“虚无之疤”的深空观测站,传来了一个让所有人毛骨悚然的紧急报告:
那个巨大的、如同恶魔之眼的“门扉”,其内部原本混沌的景象,突然变得清晰了一些。隐约可见,门后并非纯粹的虚无,而是一片无法理解的、由无数扭曲几何体和流动能量构成的诡异世界。更可怕的是,就在最近一次与“观察者”完成技术交换后,观测站捕捉到,从那“门扉”的深处,传来了一阵极其短暂、但强度惊人的规则共鸣波动!其频率特征,与“观察者”提供的“规则涟漪中和”理论模型中的某个预设参数,存在高度相似的谐波关系!
“观察者”……“门扉”后的世界……这两者之间,难道存在某种联系?!
它所提供的技术,究竟是助力,还是……“收割者”用来进一步打开大门、或者测试联盟规则的……探针?!
“镜面计划”照出的,究竟是希望之路,还是通往毁灭的捷径?林枫看着星图上那个仿佛正在“呼吸”的恐怖门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跨位面的科技合作,这把双刃剑,已然出鞘,而剑锋所指,似乎已不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