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红色狙击培训学校的女校长 > 第11章 小红军战士

第11章 小红军战士(1/2)

目录

此次逆长江而上的4艘货船,搭载着120余名官兵、16门47毫米口径迫击炮、30挺轻机枪、300支长枪、50把手枪,以及3000余颗手榴弹、1000发炮弹、5万余发子弹。此外,船上还载有部分磺胺类药品与粗布等日常物资。其中,47毫米口径迫击炮是军阀刘湘于1926年设立的21军枪械修理所大量生产的轻型火炮;82毫米口径迫击炮同样出自该修理所。为便于后文叙述,将47毫米迫击炮简称为小炮,82毫米口径迫击炮称为迫击炮。

在王昆带领的120余名官兵中,有几位特殊人物:货栈聘请的大夫周广金,系华西协合大学(现华西医科大学)高材生,随行还有两名护士孙碧君、汪安群;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工学专业的龚学勤;以及重庆大学的8名学生,其中杨大田为党员,杨明志、王承春、敬成桂3人为共青团员。

为确保昆仑货栈的安全,王昆在行程中对全体人员开展保密教育,要求众人以巴县自卫团的名义称呼这支队伍,并统一称呼他为王昆。

1930年7月25日,王昆一行抵达宜宾地区长宁县铜鼓寺“独立团”驻地,受到该部领导的热烈欢迎。面对大批物资与精锐战士,“独立团”领导激动得连日难眠,此后频繁询问王昆关于各地民团掌控情况及武器弹药来源。因保密需要,王昆仅作简要回应。同时,王昆了解到,“独立团”上月遭受重创,虽紧急吸纳了部分赤卫队员,但物资极度匮乏,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期间,“独立团”领导就队伍融合、整编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向王昆征求意见。

自7月26日渠县分号队伍抵达后,其他分号队伍也陆续到达,王昆均亲自迎接,并分别进行保密教育。

8月1日,“独立团”在铜鼓寺大殿前空地召开会师大会,正式公布部队整编方案。

整编后的“独立团”规模超600人,队伍强壮,装备一新,已经成为了具有较强实力的真正的独立团。全团下辖三个营:一营由货栈支援的300余名官兵组成;二营由原“独立团”官兵构成,兵力近300人;三营为辎重营。

一营编制如下:下辖3个连,每连110人;营直属设炮排16人、警卫排10人、通信班8人、炊事班3人。每连再下设3个排,每排30人,另配备通讯班、炊事班各10人。具体干部任命为:

营长:王昆

党支部书记:李清(原独立团党支部副书记)

党支部副书记:杨大田?

副营长:李大顺(原邓团警卫营一连连长)

一连连长:张小东(原邓团一营一连连长),副连长:宋春福(原邓团一营一连二排排长)

(日常行动中,营直属炮排跟随一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