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临朝议登基 群策定大计(2/2)
他看向刘进,眼中带着深意:“更何况,主公推行‘三舍法’,提拔寒门,如今已经天下皆知,也得罪了不少世家。若不尽快确立帝号,以皇权压制世家,那些被触动利益的豪强定会暗中勾结,给主公制造麻烦。唯有皇权在握,才能名正言顺地推行新政,实现主公‘澄清天下’的抱负。”
徐茂公捋着胡须,含笑点头:“戏志才所言‘人心’,正是关键。属下曾观天象,见紫微星明,帝星移位,正应在主公身上。此乃天意,不可逆之。再者,何太后久在并州,受主公庇护,对主公早已信服。由她出面劝进,既能堵住悠悠众口,又能彰显主公‘尊奉太后’的仁孝之心,实乃一举多得。”
王猛则从“务实”角度分析:“主公若登基,可立刻定都长安——长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是故都,有现成的宫室、府库可用。以长安为中心,辐射司州、并州、若是尽快占据凉州,又能威慑关东诸侯。更重要的是,长安一带历经战乱,百姓渴望安定,主公登基后推行休养生息之策,必能迅速收拢民心,建立稳固的后方。”
陈宫虽一向以“匡扶汉室”自居,此刻也上前道:“主公乃汉室宗亲,登基并非‘篡汉’,而是‘继汉’。自桓、灵二帝以来,汉室衰微,皆因奸佞当道。主公讨董卓、安社稷,正是为了重振汉室。如今陛下薨逝,主公登基,正是‘承前启后,再兴大汉’之举,于情于理,都无可挑剔。”
帐内众谋士你一言我一语,从法理、人心、实力、时机等各个角度剖析,字字珠玑,句句在理。刘进听着众人的话,心中的犹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
刘进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目光扫过广袤的疆域——从并州的群山,到兖州的平原,从洛阳的残垣,到长安的宫阙。他仿佛看到了麾下将士浴血奋战的身影,看到了流离失所的百姓期盼安定的眼神,看到了世家豪强蠢蠢欲动的野心。
是啊,他不能再等了。
若为了“避嫌”而错失时机,导致天下分裂,战乱不休,那他讨董的意义何在?他毕生追求的“澄清天下”,又该如何实现?
“好!”刘进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诸位先生所言极是。既然天意如此,民心所向,刘某便不再推辞。”
帐内众谋士闻言,皆面露喜色,齐齐躬身:“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刘进抬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沉声道:“此事虽定,但需步步为营,不可操之过急。第一步,便是迎何太后入长安,筹备‘三请三辞’的礼节。”
他看向帐外,朗声道:“传我命令,令并州大都督薛仁贵:即刻派遣精锐亲兵,护送何太后及我的眷属,从并州太原出发,前往长安。沿途需严加护卫,不得有丝毫差池,若遇贼寇,格杀勿论!”
“令:赵风弘农太守,率五千兵马留守弘农,修缮城防,安抚百姓,确保洛阳与长安之间的粮道畅通。”
“令:岳飞、李靖、关羽、张飞等诸将,即刻整顿兵马,随我迁往长安。洛阳暂由高览、孔融镇守,待长安安定后,再作调度。”
“令:并州的房玄龄,杜如晦,寇准,程普,韩当等即刻前往长安,协助王猛先生等人修缮宫室,清理府库,制定登基礼仪,务必在太后抵达前,让长安恢复秩序。”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出,帐内众谋士各司其职,开始着手筹备。戏志才与陈宫负责拟定诏书,刘伯温与王猛规划迁都路线,沮授则整理宗室名册,确保登基时的礼法无虞。
刘进站在舆图前,目光落在“长安”二字上,眼神坚定。
“传告全军,”刘进的声音传遍大帐,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三日之后,拔营起寨,前往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