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幽州告急 中枢定策(2/2)
戏志才点头附和:“北疆乃国之屏障,绝不能丢。只是……我军此刻兵力分散,李靖将军在青州,岳飞将军在荆州,薛仁贵在冀州防备袁谭,洛阳、长安的守军需镇守京畿,可调之兵,着实不多。”
刘进眉头紧锁:“正是如此。若分兵援冀州,荆州、青州的战事恐受影响;若不援,北疆沦陷,后患无穷。诸位可有两全之策?”
房玄龄沉思片刻,上前一步道:“陛下,两全之策虽难,却非没有。眼下最要紧的是解幽州之围,可从冀州调兵——薛仁贵将军麾下有五万兵马,可令他亲率四万北上,直援渔阳,抵御异族联军;冉闵将军镇守并州,可再领一万兵马随后跟进,巩固后路,确保粮道畅通。”
“冀州兵力空虚怎么办?”刘进问道。
“可令张辽、徐晃二将收缩防线。”杜如晦接口道,“张辽在飞狐关、徐晃在常山关,各领五千兵马固守,暂弃冀州部分据点。如此虽暂失冀州牵制之力,却能集中兵力援幽州,且两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亦可保并州无虞。”
郭嘉补充道:“冀州之事可暂放,荆州也只需稳住就行。可令岳飞将军从麾下抽调两万兵马北上,再从荆州降卒中挑选一万精壮补充,共三万兵马,驰援张辽、徐晃,虽然可能有点慢,但是如此既可为两关后援,又能重新牵制冀州残敌,不让其趁机作乱。”
“荆州前线呢?”刘进追问。襄阳城坚,刘表虽弱,却也不是旦夕可下,若岳飞分兵,攻城之事恐生变数。
戏志才笑道:“襄阳粮草众多,非久攻不可下。但是粮草却终有尽时。可令黄忠将军为主帅,率剩余兵马继续围城,围而不攻,只断其外援。我军粮草充足,耗得起;刘表困守孤城,人心必散,只需耐心等待,必有破城之日。”
“至于江东方向,”房玄龄继续说道,“周瑜将军的水军与韩世忠将军汇合后,可在江东募集壮丁,将水军扩充至四万,顺势攻打江夏。江夏乃刘表侧翼屏障,一旦失守,襄阳便成孤悬之地,刘表更无翻身可能。”
杜如晦最后补充:“还有凉州。苏定方将军原拟从洛阳、长安调郡县兵支援,如今可改从荆州降卒中抽调两万,在调集一万郡兵就行,然后三万将兵力编入其麾下。而这些降卒多是荆州人,让他们随苏定方征战凉州,一则可充实兵力,二则可消弭荆州以及降卒反叛的隐患,一举两得。”
四位谋士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勾勒出一套完整的调兵方案,既解了幽州燃眉之急,又兼顾了荆州、青州、凉州的战局,可谓面面俱到。
刘进听着他们的谋划,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他走到地图前,沿着众人所说的路线一一指点:薛仁贵北上幽州,岳飞分兵援冀州,黄忠围襄阳,周瑜攻江夏,苏定方征凉州……各条战线环环相扣,互为犄角,既解了眼前的危机,又为长远布局打下了基础。
“好!”刘进猛地一拍案,眼中重新燃起锐利的光芒,“就依诸位之计!即刻拟写圣旨,快马分送各处:
令薛仁贵率四万兵马,即刻北上幽州,驰援公孙瓒,务必将异族联军逐出疆土;
令冉闵率一万兵马随后跟进,镇守幽州后路,保障粮道;
令张辽、徐晃各领五千兵马,退守飞狐关、常山关,固守待援;
令岳飞抽调两万兵马,另从荆州降卒中选一万精壮,共三万兵马北上冀州,支援两关;
令黄忠为主帅,继续围困襄阳,围而不攻,耗其粮草;
令周瑜汇合韩世忠,扩充水军至四万,伺机攻打江夏;
令苏定方从荆州降卒中抽调两万兵马,在补充一万郡县兵马,编入麾下,速赴凉州,平定叛乱!”
“臣等遵旨!”四位谋士齐声应道,转身匆匆离去,安排传旨事宜。
帐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地图上的幽州、荆州、凉州等地,仿佛为这些即将迎来战火的土地镀上了一层金辉。刘进望着地图,深吸一口气——虽然局势骤变,但只要调度得当,未必不能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