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交州议降 老将奇谋(2/2)
众人默默离去,厅内只剩下士燮一人。他拿起那封劝降书,反复看着“天下一统”四字,忽然老泪纵横。或许,这对交州百姓来说,未必是坏事……
三日后,士廞亲自带着降表,来到黄忠的大营。
汉军大营扎在龙编城外十里的平川上,旌旗整齐,营垒森严,巡逻的士兵甲胄鲜明,步伐沉稳,与交州军的散漫形成鲜明对比。士廞一路走来,心中愈发庆幸做出了归降的决定。
中军大帐内,黄忠端坐主位,身披明光铠,须发皆白,眼神却锐利如鹰。庞德、文聘、刘磐、霍峻分立两侧,目光落在士廞身上,带着审视。
“罪臣士廞,奉家父士燮之命,特来献上降表,愿献交州七郡,归顺大汉,望将军收纳。”士廞躬身行礼,将降表高高举起。
亲兵接过降表,呈给黄忠。黄忠展开细看,只见上面详述士家愿去除割据之实,将户籍、土地、兵马悉数上交,言辞谦卑,诚意满满。
他看完降表,递给庞德等人传阅,目光重新落在士廞身上:“你父能识时务,归顺王师,乃是明智之举。回去告诉你父,陛下仁德,定会保全士家富贵。三日之后,我军入城接管防务,让你父约束族人,不得生乱。”
士廞连忙道:“将军放心,家父定会约束族人,恭迎王师。”
黄忠点头:“你先回去吧。”
士廞告退后,庞德忍不住道:“将军,士家归降得如此顺利,会不会有诈?”
文聘也道:“交州地形复杂,俚人部落众多,士家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若他们暗中联络部落反抗,我军怕是会陷入被动。”
黄忠捋着胡须,沉吟道:“诈降的可能性不大。士燮年迈,诸子虽有分歧,却无雄才大略,五万乌合之众也绝非我军对手。他们归降,是真心实意。”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过,他们倒是给了我一个机会。”
刘磐问道:“将军的意思是……”
“你们忘了?”黄忠看向众人,“岳帅在宣城与蓝玉僵持,周将军在采石矶被徐达所阻,江东战事胶着已有月余。我军若能从交州出奇兵,直插江东腹地,定能一举破局!”
霍峻眼睛一亮:“将军是说,从交州东北部的郁林郡出发,穿过南岭,直逼会稽南部?那里是朱元璋的后方,防守空虚,若能突袭,定能让其首尾不能相顾!”
“正是!”黄忠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从龙编划向郁林,再指向豫章,“郁林郡与会稽接壤,虽有山路险峻,却并非不可通行。我军可留一万兵马驻守交州,看管士家,其余七万大军即刻北上,隐蔽行军,出其不意攻入江东!”
庞德抚掌道:“此计甚妙!朱元璋的主力都在北线与西线,后方定然空虚。我军一到,他首尾难顾,岳帅与周将军再趁机猛攻,定能一举剿灭江东!”
文聘却有些担忧:“山路行军,粮草转运困难,若是被敌军察觉,怕是会陷入险境。”
“险中才有胜机!”黄忠目光坚定,“当年韩信暗度陈仓,不也是险中求胜?如今岳帅他们久攻不下,正是需要奇兵的时候。此事若成,天下一统的进程至少能加快半年!”
他看向众人:“此事需速决。文聘,你率一万兵马留守龙编,监视士家,安抚百姓;庞德、刘磐、霍峻,你们随我即刻点兵,三日后拔营,北上郁林!”
“末将领命!”
众人散去后,黄忠立刻回到帐中,提笔写下一封密信。他详细说明了交州归降的情况,以及自己欲从郁林突袭江东的计划,请求刘进批准。
写毕,他将密信仔细封入蜡丸,召来三名最精锐的亲卫:“你们三人,快马加鞭赶往长安,将此信亲手交给陛下,不得有误!沿途若遇盘查,可亮明身份,若有阻拦,格杀勿论!”
“请将军放心!”三名亲卫单膝跪地,接过蜡丸,郑重藏入怀中。
黄忠看着他们,沉声道:“去吧。能否打破江东僵局,在此一举!”
亲卫们躬身行礼,转身快步离去,翻身上马,朝着北方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交州湿热的空气中弥漫开来,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席卷江东的风暴。
黄忠站在帐外,望着北方的天空,眼神凝重而期待。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江东战局,更关乎他这位老将能否能再立奇功。徐达、蓝玉虽勇,朱元璋虽韧,但在天下一统的大势面前,任何抵抗都只是徒劳。而他,将成为推动这一大势的关键棋子。而且,今后,想要天下一统,想要在打仗可就难了,就算有战事,如今大汉年轻一辈的将才涌现,他这样的老将,机会真的不多了,若是在抓不到机会,他就真的要提前回长安休息了。
三日后,汉军大营拔营起寨。七万大军兵分三路,沿着郁林郡的山路悄然北上,旌旗被藏起,马蹄裹着麻布,整个队伍如同一道黑色的洪流,朝着江东的腹地,无声地奔涌而去。龙编城内的土家众人,还不知道他们的归降,竟成了打破天下格局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