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成都议援 雷同出征(1/2)
成都城内,州牧府的书房里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刘璋坐在案前,手中捏着向存派人送来的求援信,信纸因他的用力而微微发皱。信上的字迹潦草而急促,字里行间都透着葭萌关的危急——冷苞战死,汉军猛攻,关城危在旦夕,恳请主公速发援兵。
“唉……”刘璋长长叹了口气,将信纸扔在案上,疲惫地揉着眉心。他本就不是雄才大略之人,自父亲刘焉入主益州以来,蜀地虽偶有动荡,却从未面临过如此凶险的局面。关羽十万大军入蜀,阳平关、白水关相继失守,如今连最后的屏障葭萌关都岌岌可危,他心中的惶恐,早已压过了抵抗的决心。
“真要打下去吗……”刘璋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动摇。他何尝不想投降?刘进如今已是天下共主,雄视四方,益州一隅之地,根本无力抗衡。可每次提及议和,都会被府中的世家大族驳斥——那些盘踞益州百年的豪强,早已将这里视为私产,绝不容许外人染指,哪怕为此付出再大的代价。
“主公,黄权、吴懿等大人已在殿外等候。”内侍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禀报。
刘璋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衣襟:“让他们进来。”
很快,州牧府的议事殿内便站满了人。文官以黄权、董和、王累、王商、秦宓为首,个个面色凝重;武将以吴懿、庞义、吴兰、雷同等人为首,甲胄未卸,显然是刚从军营赶来。
“诸位都看过向存的急报了吧?”刘璋坐在主位上,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葭萌关危急,冷苞战死,向存独木难支,你们说,该怎么办?”
黄权率先出列,躬身道:“主公,葭萌关是成都门户,万万不可有失!冷苞虽死,但向存忠勇,只要援兵及时赶到,定能守住关城。益州地形险要,汉军粮草转运困难,只要我们坚守不出,拖到他们粮尽,自会退兵。”
董和附和道:“黄大人说得是。汉军远道而来,水土不服,又兼蜀道难行,补给线漫长,这是他们的软肋。我们只需坚守,不必与他们野战,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知难而退。”
王累却更为激进,他上前一步,朗声道:“主公!如今不是退缩的时候!葭萌关若失,成都便无险可守!当务之急,是派遣精兵强将,不仅要守住葭萌关,还要伺机反击,夺回白水关、阳平关,将汉军赶出蜀地!”
“王大人说得轻巧!”吴兰忍不住反驳,“汉军有关羽、张飞、单雄信等猛将,我军能战之将本就不多,冷苞已死,谁能担此重任?贸然反击,只会损兵折将!”
殿内顿时陷入争论。文官们大多主张坚守,认为凭借地利拖垮敌军;武将们则意见不一,有的支持增兵死守,有的则对援军能否挡住汉军心存疑虑。
刘璋看着争论不休的众人,心中愈发烦躁。他最关心的不是如何反击,而是“谁去支援”——刚才黄权、董和等人说得慷慨激昂,可真要提及领兵出征,却都默契地避开了话题。
“够了!”刘璋猛地一拍案几,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争论无益!当务之急,是派谁领兵去支援葭萌关!”
他的目光扫过众将,吴懿低头看着地面,似乎在研究地砖的纹路;庞义轻咳一声,转头看向窗外;吴兰则摆弄着腰间的佩刀,装作没看见主公的目光。
这些人都是世家出身,或手握兵权,或根基深厚,谁都不愿去葭萌关那个凶险之地——关羽的威名早已传遍天下,冷苞的下场就在眼前,谁愿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
殿内的沉默比争论更让人心悸。刘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知道这些人的心思,却没想到他们会如此露骨地推诿。
“吴将军,”刘璋看向吴懿,“你是军中主将,可愿领兵支援葭萌关?”
吴懿心中一紧,连忙躬身道:“主公恕罪!末将近日偶感风寒,身体不适,恐难当此任。况且,成都防务也需有人主持,末将若离开,恐生变故。”他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则是打定主意留在后方。
刘璋的目光转向庞义:“庞将军呢?”
庞义苦着脸道:“主公,末将麾下兵马刚在绵竹一带剿灭了一股山匪,将士疲惫,亟需休整,怕是无力远征……”
“吴兰!”刘璋的声音冷了几分。
吴兰缩了缩脖子,拱手道:“主公,末将镇守的梓潼是成都屏障,若贸然抽兵,恐被汉军钻了空子,得不偿失啊!”
一个个都有理由,一个个都不愿去。刘璋气得手指发颤,却又发作不得——这些人背后都有世家撑腰,他这个主公,有时也不得不看他们的脸色。
就在这时,站在武将末尾的雷同往前站了一步。他年约三十,资质平庸,却武艺高强。但是,他在军中一直却不受重视,此刻见众人都在推诿,心中虽有不满,却也知道主公骑虎难下。
“主公……”雷同刚要开口,却被身旁的吴兰悄悄拉了一把。吴兰给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别出头。
雷同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硬着头皮道:“主公,末将愿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