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兵临许昌 孤城易主(1/2)
第二百九十五章兵临许昌孤城易主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东瀛平原,汉军大营的号角声刺破寂静,却迟迟不见曹军出营应战。李靖立于高坡之上,眺望曹军营地,只见营内空无一人,只有几面残破的旗帜在风中摇曳,营地中央的火堆早已熄灭,只剩下一堆灰烬。
“奇怪,曹军去哪了?”卢俊义勒马立于一旁,眉头紧锁。昨日攻破土墙后,他本以为今日会迎来决战,却没想到对方竟不战而退。
张合上前道:“都督,斥候回报,曹军昨夜便已撤离,看踪迹是往北部山区去了,而且……他们似乎分散成了数十股小部队。”
“分散进了山里?”李靖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最担心的就是这种情况——东瀛北部多深山密林,曹军化整为零躲进去打游击,汉军十万大军如同拳头打在棉花上,根本无从发力。
“这群耗子,倒会钻空子。”高览怒哼一声,“都督,末将愿率一支精兵进山清剿,定将他们揪出来!”
李靖摇头:“不可。山区地形复杂,敌军熟悉环境,我们贸然进山只会吃亏。况且山林广阔,十万大军撒进去如同杯水车薪,反而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
他沉吟片刻,对众将道:“曹军既然躲进山里,必然是想拖延时间,等待我军粮尽。但他们忽略了一点——他们的后方还有一座许昌城。”
众人眼前一亮,卢俊义道:“都督的意思是……先取许昌?”
“正是。”李靖点头,“许昌是曹军的后方基地,储存了不少粮草物资,拿下许昌,既能断绝曹军的退路,又能补充我军给养。至于山里的残敌,待稳住许昌后,再徐图清剿不迟。”
他转身下令:“传我将令,全军拔营,目标许昌城!”
号角声再次响起,十万汉军兵分三路,向着许昌城的方向浩浩荡荡进发。旌旗蔽日,甲胄如林,马蹄声震得大地微微颤抖,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形成一条黄龙,气势如虹。
许昌城距离前线不过数百里,汉军五日便至。当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时,这座新建的城池顿时陷入一片恐慌。
许昌城是曹操抵达东瀛后仓促修建的,城墙最高处不过三丈,用夯土筑成,外侧只包了一层薄砖,城防简陋得如同中原的县城。此刻,城墙之上,三万守军大多是临时征召的东瀛土着,手持简陋的刀枪,神色惶恐地望着城外黑压压的汉军,不少人甚至在瑟瑟发抖。
城楼之上,国渊与曹休并肩而立,脸色同样凝重。国渊是曹操留下的长史,负责许昌城的民政,虽有智谋却不善军事;曹休是曹操的族侄,年方二十,虽有几分勇力,却缺乏实战经验。
“国渊先生,这……这可如何是好?”曹休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汉军,声音发颤。他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军队,楼船在城外的河道游弋,投石机的炮口对准城墙,士兵们列着整齐的方阵,眼神锐利如鹰,光是气势便让人胆寒。
国渊强作镇定:“子烈莫慌。许昌城虽简陋,但城内还有三月粮草,守军三万,只要我们坚守不出,等待敌军粮草耗尽,未必没有胜算。而且,就算城池被攻破,我们也能拖住敌军许久,消耗他们的粮草。”话虽如此,他心中却毫无底气——前线早已溃败,他们也是在海岛之上,再无退路,如果敌军粮草供应的上,那也是早晚要败亡的。
城外,李靖勒马立于阵前,看着这座矮小的城池,对身边的吕蒙道:“子明,你率五千兵马为先锋,试探攻城,看看敌军的底细。”
“末将领命!”吕蒙应声而出,提着偃月刀来到城下,高声喝道:“城上的听着!曹操已死,曹军主力溃散,你们负隅顽抗只是徒劳!速速打开城门投降,我军可保你们性命!”
城上的曹休怒喝道:“休要胡说!我军主力只是暂避锋芒,待时机成熟,定将你们一网打尽!识相的赶紧退兵,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敬酒不吃吃罚酒!”吕蒙冷哼一声,挥手道:“攻城!”
汉军阵中鼓声大作,五千士兵推着云梯、撞车冲向城墙。弓箭手在后方列队,火箭如雨点般射向城头,压制守军的火力。
城上的国渊连忙下令:“放箭!扔滚石!”
东瀛土着们慌乱地放箭、投掷滚石,却因缺乏训练,准头极差,大多落在了汉军前方的空地上。只有少数滚石砸中云梯,造成几处混乱,很快便被汉军士兵填补。
“快!倒油!点火!”国渊急声喊道。
士兵们连忙将准备好的火油顺着城墙倒下,随即扔下火把。火油遇火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形成一道火墙,暂时阻挡了汉军的攻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