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新政推行遇抵制,识破阴谋护改革(1/2)
纸片落在鞋尖前,沈知微低头看了一眼。那是一截残页,边角焦黑,上面写着几个名字。她没有弯腰去捡,只抬脚跨过。
殿内还在喧哗。
寒门新贵们跪在地上谢恩,声音整齐有力。裴砚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她身上。他没说话,只是微微点头。
沈知微回了一眼,转身退到御阶之下。
主考官被押走时的那一笑,还在她脑子里。不是绝望的笑,也不是愤怒的笑,是算计落空却不慌乱的笑。这种人背后一定有人撑着。
她站在原地,手指轻轻掐进掌心。
第二天早朝,天刚亮。
太极殿外已有官员列队。东侧站的是新入阁的寒门官员,人数不多,但都挺直了背。西侧则是六部老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沈知微来得不早不晚。
她走进大殿时,礼部侍郎正和户部左丞说话。两人见她进来,立刻闭嘴,低头站好。
裴砚登座,开口道:“昨日科举弊案已结,涉案者下狱待审。今日议政,先议新政推行之事。”
话音落下,礼部侍郎出列。
“陛下,”他拱手,“庶子袭爵、赋税重评两项新政,牵涉极广。地方官尚未领会要旨,百姓更不知其意。臣以为,当暂缓施行,以免激起民变。”
户部左丞紧跟着上前:“江南数州已传回消息,士绅之家纷纷隐产避税,田亩登记停滞。若强行推进,恐生动荡。”
兵部老尚书也走出来:“前线军饷依赖地方供输,此时改动赋税,影响军需,万不可行。”
三人一唱一和,说得有理有据。
东侧的新贵们脸色变了。有人握紧拳头,有人低头咬唇。他们知道,这不是在讨论政策,是在堵路。
沈知微站在御阶下,不动声色。
她闭了一下眼。
心镜系统开启。
第一人——礼部侍郎。
脑中浮现一句话:“只要拖过本月,江南世家便能完成田产转移。”
她睁开眼,又闭上。
第二人——户部左丞。
心头闪过念头:“裴昭许我儿子入京为官,我只需按兵不动。”
再睁眼,再闭。
第三人——兵部老尚书。
内心低语:“让新政崩于民意,才能逼陛下收回成命。”
沈知微睁开眼,眼神沉了下来。
这三人不是为了朝廷,也不是为了百姓。他们在等,等世家把财产藏好,等外援到位,等局势反转。
她往前走了一步,声音平稳:“陛下,臣妾有一言。”
裴砚看她:“讲。”
“这三位大人所忧,看似为民为国,实则皆可破解。”她说,“所谓‘民变’,不过是豪强煽动;所谓‘军需受影响’,更是无稽之谈——赋税重评并未削减总额,只是清查隐瞒之产,补足亏空罢了。”
礼部侍郎皱眉:“贵妃此言,未免武断。”
“是不是武断,”沈知微笑了一下,“问问你们心里就知道了。”
殿内一静。
户部左丞脸色微变。
她继续说:“有些人嘴上说着祖制不可违,心里却盘算着如何帮世家转移田产;有些人声称担忧军饷,实则等着某位王爷许诺的官职落袋为安。”
兵部老尚书猛地抬头:“你血口喷人!”
“我没有证据?”沈知微看着他,“你说新政会引发民变,那你可敢立军令状?若试点两州三年内民生未升反降,你自愿辞官归乡?”
老尚书愣住。
她转头看向另两人:“你们也一样。若真为国计民生考虑,为何不敢承诺?反倒一心阻挠,连试行都不肯?”
没人接话。
裴砚坐在上方,目光冷峻。
沈知微趁势提出:“不如择两州为试点,三年为期。选一处富庶之地,一处贫瘠之州,由朝廷派员督办。若成效显着,则全国推行;若无效,废止不迟。”
这话一出,不少中立官员开始点头。
寒门新贵中有人小声说:“这是给机会证明啊……”
裴砚终于开口:“准奏。”
他看向沈知微:“此事由你监政,督办试点事宜。人选、州府,三日内报来。”
“臣妾领旨。”她低头应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