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745章 商贾入仕,经济民促生

第745章 商贾入仕,经济民促生(1/2)

目录

夜风掀动乾清宫檐角的铜铃,沈知微踏进殿门时,裴砚正站在沙盘前,手里捏着一封尚未拆封的密函。北狄使节跪在阶下,头低得几乎贴地。

她没有多问,径直走到案前坐下。

“你来得正好。”裴砚将密函递给内侍,“先搁着。眼下有更重要的事。”

沈知微抬眼看他。

“商贾入仕的诏书,明日就得发出去。”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不能再拖了。”

她点头:“章程已经拟好,只等您定夺。”

裴砚走到书案后坐下,翻开那份早已送来的《商贾举仕章程》。纸页平整,字迹工整,每一项条款都写得清楚明白。他看了许久,一句话未说,只是提笔在末尾批了两个字:可行。

外面天色仍暗,宫灯一盏盏亮着。

沈知微起身走到窗边,对候在外廊的女官道:“传户部主事和市舶司提举,半个时辰后到凤仪宫议事。”

话音刚落,礼部侍郎忽然从偏殿进来,脸色发紧:“陛下!外患未平,此时推行新政,恐动摇国本啊!”

裴砚抬头:“谁告诉你,这是动摇?”

“祖制有言,士农工商,各安其位。今若让商贾为官,岂不是乱了纲常?”

沈知微转过身,看着他:“去年江南大旱,是谁运粮十万石入灾地?是朝廷吗?不是。是徽州盐商陈氏牵头,联合七省商户,日夜不歇把米送到百姓手中。当时没人说他们坏了规矩,现在怎么就成了‘乱纲常’?”

那侍郎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她继续说:“还有岭南疫病流行,药材短缺。是谁低价售药、设棚施粥?也是商人。他们不出仕,却做了比官员还实在的事。如今我们不过是给他们一条正路,让他们光明正大地参与政事,为何不可?”

殿内一时安静。

裴砚站起身:“明日早朝,朕会亲自宣布此令。你若还有异议,到时候当着百官的面再说。”

侍郎低头退下。

沈知微走到裴砚身边,压低声音:“寒门出身的几位官员,我已安排他们列席早朝。他们会讲几个例子,都是商人帮地方渡过难关的事。人心可用,得让他们听见实情。”

裴砚点头:“你做事,一向稳妥。”

她没应这话,只说:“只要不让步,这事就能成。”

半个时辰后,户部主事与市舶司提举到了凤仪宫。

两人都是三十出头年纪,一个瘦高,一个微胖,皆穿青色官袍,神情谨慎。

沈知微开门见山:“陛下已准‘商籍入仕’特科,秋后开考,名额十人。你们负责推荐人选,标准必须严。”

她拿出一份清单:“第一,经营十年以上,产业合法;第二,赈灾捐输达千石粮食或等值钱物;第三,无欺压同行、哄抬物价劣迹。三条缺一不可。”

户部主事皱眉:“可有些人虽有钱,心术不正,万一混进来……”

“所以我们才要审。”她说,“不是谁给钱就让谁上。我们要的是懂民生、知疾苦的人。商人走南闯北,见过百姓怎么活,也明白市井如何运转。这些人一旦为官,不会空谈道理。”

市舶司提举犹豫片刻,问:“若世家子弟借商号名义参选呢?”

“查。”沈知微语气干脆,“哪家商行背后是谁,账目往来如何,你们去查。若有造假,连带荐举之人一同问责。”

两人领命而去。

沈知微坐回案前,开始翻阅各地报上来的商户记录。

烛火跳了一下。

她忽然想起昨夜那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有内侍颤抖的声音。北狄使节带来的消息至今未明,但她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停下脚步。外敌想看大周内乱,他们偏偏要让天下看到——这个国家不仅稳得住,还在往前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